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惊鸾迸鹭尽归林,弱羽低垂分独沈。
带病深山犹草檄,昭陵应识老臣心。
这是一首充满深情和隐逸之意的诗句。开篇“惊鸾迸鹭尽归林,弱羽低垂分独沈”描绘了一幅秋天鸟类归巢的景象,但通过这种自然现象的描写,诗人传达了自己的孤独感和心境。鸾、鹭等大型水鸟因惊吓而飞离,本是秋高气爽时节常见之事,而弱小的鸟儿则低垂翅膀,孤独沉默,显然是对诗人内心状态的一种比喻。
接着,“带病深山犹草檄”一句,则表达了诗人不顾身处疾病,仍隐居于深山之中,以草制成的简陋住所(檄)作为栖身之地。这里透露出诗人的隐逸生活和对世俗的淡泊。
最后,“昭陵应识老臣心”一句,更是点出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昭陵可能指的是某位历史上的忠诚官员之墓,通过提及这位“老臣”,诗人似乎在表达自己对忠贞不渝精神的认同和怀念,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时世的无奈和自己的忠诚品格。
总体而言,这几句诗词流露出一种超脱红尘、坚守个人操守的情怀,既有隐逸之意,也蕴含着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以及对自己处境的沉思。
不详
诗论家。自号知非子,又号耐辱居士。祖籍临淮(今安徽泗县东南),自幼随家迁居河中虞乡(今山西永济)。唐懿宗咸通十年(869年)应试,擢进士上第,天复四年(904年),朱全忠召为礼部尚书,佯装老朽不任事,被放还。后梁开平二年(908年),唐哀帝被弑,他绝食而死,终年七十二岁。成就主要在诗论,《二十四诗品》为不朽之作。《全唐诗》收诗三卷
凡鸟爱喧人静处,闲云似妒月明时。
世间万事非吾事,只愧秋来未有诗。
多惊本为好毛衣,只赖人怜始却归。
众鸟自知颜色减,妒他偏向眼前飞。
醉日昔闻都下酒,何如今喜折新茶。
不堪病渴仍多虑,好向灉湖便出家。
闲吟秋景外,万事觉悠悠。
此夜若无月,一年虚过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