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杂诗》由清代诗人于琳所作,通过对比年轻与年老的不同心境,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和人生易老的感慨。
首句“灼烁健少年,匹马弯强弓”,描绘了一位英姿勃发的少年,骑着骏马,手持强弓,展现出青春的活力与勇猛。这句诗以生动的形象勾勒出少年的英勇形象,充满了力量感和动感。
接下来,“横视藐四海,焉念江上翁”两句,通过少年的视角,展现了他广阔的视野和自信的态度。他将世界视为渺小,忽视了江边的老翁,体现了少年的豪迈与自信。
然而,诗的转折出现在“老翁仰天叹,白日西欲东”。老翁的叹息,预示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衰败。白日即将西落,象征着一天的结束,也暗示着生命的终结。这一转折,从少年的豪情壮志转向对时间无情流逝的感慨。
“我昔十七八,目亦无飞鸿”两句,诗人回忆起自己年轻时的无畏与自由,那时的眼中甚至没有畏惧的飞鸿,表现出年轻时的勇气与无拘无束的生活态度。
“上马舞双槊,下马赋秋风”描绘了诗人年轻时的另一幅画面:骑马时舞动双槊,显示出武艺高强;下马后吟诗赋文,展现文采飞扬。这两句通过动作描写,生动地展现了诗人年轻时的多才多艺和生活情趣。
“倏忽年岁移,颓然不复雄”两句,时间的流转让诗人意识到岁月不待人,曾经的雄心壮志已不再。这里的“雄”不仅指武力上的勇猛,也包含了精神上的豪迈与自信。
最后,“为我谢少年,日月如飞蓬”一句,诗人以恳切的语气告诫年轻的读者,要珍惜时光,因为时间如同飞蓬般迅速流逝,一去不复返。这句话既是对自己年轻时光的怀念,也是对未来的警醒。
整首诗通过对比年轻与年老的不同心境,深刻地表达了对生命短暂和时光易逝的感慨,以及对年轻时光的追忆与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