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姚孝孙判官见还岐梁唱和诗集

伯氏文章岂敢知,岐梁偶有往还诗。

自怜兄力能兼弟,谁肯埙终不听篪。

西虢春游池百顷,南溪秋入竹千枝。

恨君曾是关中吏,属和追陪失此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的作品,题为《次韵姚孝孙判官见还岐梁唱和诗集》。诗人以谦逊的态度表达对姚孝孙文章才华的敬佩,提到两人之间的交往仅限于偶尔的诗文交流。他感慨自己兄长般的地位,却也自嘲无人能像兄弟般共鸣,暗示了友情的缺失。

诗人接着描绘了岐梁地区四季的景色,春天的池塘广阔,秋天的竹林千枝,展现了自然之美。然而,他对姚孝孙曾经担任关中官吏的经历表示遗憾,因为这使得他们未能在更早的时候一同游历和吟咏,错过了共享诗酒之乐的时光。

整首诗通过个人感受和景物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错过与友人共同创作的美好时光的惋惜。苏辙的诗风平实而深沉,体现了他对友情的深厚情感和对诗歌艺术的追求。

收录诗词(1852)

苏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 字:子由
  • 籍贯: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 生卒年:1039—1112年

相关古诗词

次韵文安国纪梦

道人偶许俗人知,法喜非妻解养儿。

夜久金茎添沆瀣,室虚璧月映琉璃。

远来醉侠匆匆去,近出诗仙句句奇。

独怪区区践绳墨,相逢未省角巾敧。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次韵姜应明黄檗山中见寄

垂老闲居味更深,此身随世任浮沉。

北窗未厌曲肱卧,西洛能传拥鼻吟。

疋马徬徨犹寄食,敝裘安乐信无心。

我今漂泊还相似,同愧高僧支道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次韵柳子玉见赠

壮心衰尽愧当年,刻意为文日几千。

老去读书聊度岁,春来多睡苦便毡。

梦归似雁长飞去,才短如蚕只自缠。

唯有闻诗尚思和,可能时寄最高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次韵柳子玉郎中见寄

新年始是识君初,顾我尘埃正满裾。

谈辩未容朝夕听,情亲空愧往还书。

久闻笔阵无前敌,更拟诗坛托后车。

待得入城应少暇,相从有约定何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