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然几竿竹,密密茂成林。

半室生清兴,一窗馀午阴。

俗物不到眼,好书还上心。

底事忘羁旅,此君同此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翻译

几竿挺立的竹子显得幽深,密集茂盛如同一片树林。
半间屋子里洋溢着清新的雅兴,一扇窗户下留下午后的阴凉。
世俗之物不再入眼帘,美好的书籍却能触动心灵。
为何在旅途中能忘记疲惫,只因这竹子与我心境相同。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幽静而宁谧的生活状态,通过对景物的细腻描写来表达诗人内心的情感和理想。开篇“森然几竿竹,密密茂成林”两句,以竹林为背景,形象地展现出一片生长茂盛的竹海,给人以清新脱俗之感。

接着,“半室生清兴,一窗馀午阴”两句,则从室内切入,通过“半室生清兴”的描述,可以想见诗人在这宁静的环境中享受着心灵的澄明和精神的愉悦。而“一窗馀午阴”则进一步渲染了这种安逸自得的氛围。

“俗物不到眼,好书还上心”两句表达诗人对世俗纷扰的超然和对知识的热爱。在这个远离尘嚣的地方,他的心灵得以净化,而他的精神则被好书所滋润。

最后,“底事忘羁旅,此君同此襟”两句,通过“底事忘羁旅”的表述,诗人似乎已经将世间的烦恼和束缚抛诸脑后,达到了心灵自由自在的境界。而“此君同此襟”,则是诗人对这份宁静生活状态的一种肯定和享受,是他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心理写照。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精致的景物描绘和内心感受的表达,展现了诗人追求精神自由和内在平和的生活态度。

收录诗词(34)

杨炯(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排行第七;唐朝诗人,初唐四杰之一。显庆六年(公元661年),年仅11岁的被举为神童,上元三年(676年)应制举及第,授校书郎。后又任崇文馆学士,迁詹事、司直。垂拱元年(685年),降官为梓州司法参军。天授元年(690年),任教于洛阳宫中习艺馆。如意元年(692年)秋后改任盈川县令,吏治以严酷著称,卒于任所。因此后人称他为“杨盈川”

  • 籍贯:弘农华阴(今属陕西)
  • 生卒年:650年-692年

相关古诗词

折杨柳

边地遥无极,征人去不还。

秋容凋翠羽,别泪损红颜。

望断流星驿,心驰明月关。藁砧何处在?

杨柳自堪攀。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战城南

塞北途辽远,城南战苦辛。

幡旗如鸟翼,甲胄似鱼鳞。

冻水寒伤马,悲风愁杀人。

寸心明白日,千里暗黄尘。

形式: 乐府曲辞 押[真]韵

送丰城王少府

愁结乱如麻,长天照落霞。

离亭隐乔树,沟水浸平沙。

左尉才何屈,东关望渐赊。

行看转牛斗,持此报张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

送郑州周司空

汉国临清渭,京城枕浊河。

居人下珠泪,宾御促骊歌。

望极关山远,秋深烟雾多。

唯馀三五夕,明月暂经过。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