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石庵先生所藏阳明山人铜印作歌

铜章扶寸纽压龙,朱文苍劲气浑融。

阳明先生古作者,新建儋爵膺褒封。

当年手握霹雳符,千军挥却心从容。

宁藩就擒事不易,上捷竟上中官功。

南赣抚臣印斗大,一笑掷去还山中。

头衔竟署山人字,至今心迹留枯铜。

谛观砻治不草草,拨蜡为范加镵攻。

高阳许初篆其字,旁列款识书尤工。

世间荣辱那有据,盛衰一往如飘风。

侯伯大封赐铁券,瞥眼春雪同销镕。

区区余物仅存此,土花绣蚀斑青红。

忠魂道气所凭托,埋没不下腾长虹。

鬼神呵护三百载,流传又遇司农公。

我公作人有风味,嗜好殊俗为儒宗。

银黄入手不介意,宝此独若圭球■。

摩挲岂惟悦清燕,拂拭正尔增虔恭。

心光万古一顷刻,良知寒暖验自躬。

世人但识宋五子,拾宋糟粕讲异同。

宋儒堂奥初未见,叩槃扪籥随群蒙。

神徂圣伏儒者贱,宋五子恨无终穷。

兼三不朽破空出,天遣与世为晨钟。

阳明不出道堕地,坐令学究成冬烘。

阳明既出道在世,如晓日挂榑桑东。

山人还山若无有,始觉儒者真英雄。

知公必有心印在,鸿蒙一气中流通。

直寻仙佛本来意,以证濂洛希微衷。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王芑孙对阳明山人铜印的赞美之作。诗人首先描绘了铜印的精致工艺,"铜章扶寸纽压龙,朱文苍劲气浑融",赞美其形制和纹饰的雄浑有力。接着,他将铜印与阳明先生的功绩相连,提及其平定宁藩的英勇事迹,以及对学问的淡泊态度。

诗人感慨世事无常,"世间荣辱那有据,盛衰一往如飘风",而阳明先生的铜印却历久弥新,成为其精神的象征。他赞赏收藏者对铜印的珍视,"银黄入手不介意,宝此独若圭球",并认为通过触摸和擦拭,能感受到先生的道德光辉和内心的温度。

最后,诗人高度评价阳明先生的思想贡献,认为他是真正的儒者英雄,并预言他的思想将会像仙佛之道一样深远流传。整首诗充满了对阳明先生的敬仰和对儒家传统的深刻理解,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尚的人格追求。

收录诗词(44)

王芑孙(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官道柳

临清官道柳,采掇有饥妇。

年年旱魃杀五谷,客米千钱仅一斗。

有饭柳作齑,无饭柳作糜。

阿夫河南趁工死,归食老姑兼哺儿。

春风飘飘春已深,枝叶老硬伤人心。

形式: 古风

乞米妇

乞米妇,形栾栾。与钱不肯受,乞米声悲酸。

两年水灾荡庐屋,三年旱荒断食谷。

生儿四岁良独苦,长食树皮少食乳。

可怜不曾识米味,安得香粳洗其胃。

官今与米归作汤,不与饱食聊与尝。

形式: 古风

马兰口

天划中原尽,山随绝界分。

壮心悬落日,边气结孤云。

此地连三辅,前朝顿万军。

车书今一统,守将总能文。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

登平山顶

平山望不极,山背画阴阳。

断涧穿云黑,长城界树黄。

地悬惟鸟道,天尽即龙荒。

一眺无中外,空烟点点苍。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