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萼红.久雨初霁,出郊访张咏清丈

小桥西。讶春寒泼水,新柳未全稊。

屐印阶苔,帘遮门柳,烟草尽自凄迷。

槿篱曲、柴扉昼闭,喜客至、凤字不须题。

玉茁桃援,珠苞藤萼,勤护香泥。

为道四郊多垒,破钟鱼寂寞,暗动惊鼙。

旗影翻风,角声沈水,兵气欲化虹霓。

钓矶畔、孤筇近出,寄诗思、斜日一莺啼。

却听回帆鼓声,正度前溪。

形式:

鉴赏

这首《一萼红》描绘了久雨初晴后,诗人出郊探访友人的场景,充满了清新淡雅的意境。

开篇“小桥西”,点明地点,以小桥作为引子,引出春寒未消的景象。“讶春寒泼水,新柳未全稊”一句,通过“讶”字表达了对春寒之感的惊讶,同时描绘了新柳尚未完全发芽的景象,营造了一种初春时节特有的清新氛围。

接着,“屐印阶苔,帘遮门柳,烟草尽自凄迷”几句,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庭院中的景象,屐印在苔藓上,帘遮着门柳,烟雾缭绕,一片凄迷之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敏感和细腻观察。

“槿篱曲、柴扉昼闭,喜客至、凤字不须题”则进一步描绘了庭院内的布局和氛围,槿篱弯曲,柴扉紧闭,但当客人到来时,无需题写“凤字”,即已感受到主人的热情与期待。

“玉茁桃援,珠苞藤萼,勤护香泥”几句,通过比喻和细节描写,生动地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玉茁的桃枝,珠苞的藤蔓,都在精心守护着泥土的香气。

“为道四郊多垒,破钟鱼寂寞,暗动惊鼙”几句,转而描绘了战乱的背景,四郊多垒,破钟鱼声,暗中传来惊鼙之声,展现了诗人对社会动荡的感慨。

“旗影翻风,角声沈水,兵气欲化虹霓”继续深化主题,通过视觉和听觉的描绘,展现了战争的紧张气氛,旗影随风翻动,角声沉入水中,兵气似乎要化作彩虹,既壮丽又充满悲凉。

最后,“钓矶畔、孤筇近出,寄诗思、斜日一莺啼。却听回帆鼓声,正度前溪。”以钓鱼台旁、竹杖近出、斜阳下莺啼的宁静画面结束,与前面的紧张氛围形成对比,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对友情的珍视。回帆鼓声,正度前溪,则暗示了友人即将离去,增添了离别的愁绪。

整首词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人物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友情的珍视,同时也反映了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和感慨。

收录诗词(133)

金兆蕃(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金缕曲.挽章式之同年

臣质今亡矣。怅临岐、津桥鹃语,十年于此。

冰雪交期风尘外,落落晨星而已。

叹直谅、如君能几。

千里论文书在箧,衍波笺、重注倾河泪。

磨镜具,远难致。州贤思适兼滂喜。

许肩随、兴文精本,遵王小记。

手定诗文编年稿,应有珠光剑气。

在故纸、丛中飏起。

莫谓校雠推绝学,是西京、悃宽刘中垒。

蒿里奏,侑家祭。

形式:

长亭怨慢.沈雪渔同年年八十有六,其子霄鹏迎养杭州,起居甚健。余方与约秋中当诣访,乃于中夏无疾遽逝,令弟逋梅来告,赋此写哀。君前官余姚训导最久,而葬木渎,故篇中及之

更不许、湖楼重见。暑雨哀蝉,一声凄咽。

笠屐翛然,晚晴难倚老来健。

拂衣归去,还入侍、通明殿。

俯睨旧湖山,那忍看、风骄云幻。绿遍。

叹池塘梦醒,不似当时葱茜。垂虹好句。

尚传诵、老人星见。

定忆得、咫尺姚江,种春雨、芳兰盈畹。

换绕墓寒梅,他日回车肠断。

形式:

浪淘沙

浊浪起骄鲸。烽火相惊。饥鸟落叶月三更。

难道荒寒如此夜,不算飘零。短梦绕空城。

风雨柴荆。江潮呜咽断肠声。

西去侬家槐树岸,知有谁听。

形式:

一枝春.藏园以文美斋百花笺徵书。走十七八时侍先学士天津,与其主人焦君相识,此笺初出即供涂抹,晚而南还,箧中尚有一二百番,乡县被兵,一时俱尽,睹物兴怀,咏叹深之

剪绿裁红,是何人、写出群芳新谱。

余香剩有,画里露枝风絮。

分题寄远,尚珍重、雁绡鱼素。应自笑。

虚白云蓝,未比角花怡府。桥鹃向人深语。

漫涂鸦试拟,南楼诗句。归装太晚,俊侣但随陶楮。

沧尘骤起,化丁鹤、王凫仙去。

君许借、涛井余澜,旧游记取。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