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道场永欢上人就郡见访善说维摩经临别请诗因以此赠

五夏登坛内殿师,水为心地玉为仪。

正传金粟如来偈,何用钱唐太守诗。

苦海出来应有路,灵山别后可无期。

他生莫忘今朝会,虚白亭中法乐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翻译

在夏天,我作为内殿的老师,心中如水般清澈,行为如玉般端庄。
真正传承了金粟如来的教诲,何必在意钱塘太守的诗篇。
从苦海中解脱必定有道路,离开灵山之后或许会有重逢之期。
来生不要忘记今日的聚会,虚白亭中的法会充满了欢乐。

注释

五夏:指五个夏天,表示时间长久。
登坛:登上讲坛,指授课或传道。
内殿:皇宫内的殿堂。
水为心地:比喻内心纯净如水。
玉为仪:形容行为举止如玉般高洁。
正传:正宗传承。
金粟如来:佛教中的一位佛,象征智慧。
钱唐太守:指唐代诗人白居易,曾任杭州刺史(古称钱唐)。
苦海:佛教用语,指生死轮回的痛苦。
灵山:佛教中的圣地,此处可能指代佛祖说法的地方。
他生:来生,下辈子。
莫忘:不要忘记。
虚白亭:具体的地点,可能是诗人常去的场所。
法乐:佛教中的法会,充满修行和喜悦的活动。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体现了佛教与道教融合的思想。诗中“五夏登坛内殿师”表达了对道士修行场所的尊崇,“水为心地玉为仪”则象征着清净无垢的心灵和纯洁如玉的品德。接着“正传金粟如来偈,何用钱唐太守诗”显示了作者对于佛法真谛的重视以及对世间功名利禄的超然。

“苦海出来应有路,灵山别后可无期”表达了脱离尘世苦海、寻求心灵解脱的愿望,同时也透露出对未来会面的不确定性。最后,“他生莫忘今朝会,虚白亭中法乐时”则是对珍惜眼前缘分和共同修行时光的一种提醒。

整首诗通过宗教仪式和自然意象展现了作者对于精神世界的追求与向往,以及对友情和共修生活的珍视。白居易在此展现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多元宗教观念,既有佛道思想,也有诗人个人的人生哲学。

收录诗词(2943)

白居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字:乐天
  • 号:香山居士
  • 生卒年:772年-846年

相关古诗词

分司

散秩留司殊有味,最宜病拙不才身。

行香拜表为公事,碧洛青嵩当主人。

已出闲游多到夜,却归慵卧又经旬。

钱唐五马留三匹,还拟骑游搅扰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劝酒十四首.不如来饮酒七首(其二)

莫作农夫去,君应见自愁。

迎春犁瘦地,趁晚喂羸牛。

数被官加税,稀逢岁有秋。

不如来饮酒,相伴醉悠悠。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劝酒十四首.不如来饮酒七首(其三)

莫作商人去,恓惶君未谙。

雪霜行塞北,风水宿江南。

藏镪百千万,沈舟十二三。

不如来饮酒,仰面醉酣酣。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覃]韵

劝酒十四首.不如来饮酒七首(其四)

莫事长征去,辛勤难具论。

何曾画麟阁,祗是老辕门。

虮虱衣中物,刀枪面上痕。

不如来饮酒,合眼醉昏昏。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