缲丝行

柳花村巷晴窗南,蚕神祀罢事春蚕。

一箔三眠日卓午,食叶声中作风雨。

妇姑饷蚕不得闲,双眉不暇描春山。

戴胜飞鸣茧成早,缲车索索丝皓皓。

卖丝抵税输县官,入冬子妇仍号寒。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清代江南地区农村妇女在春蚕季节忙碌的情景。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蚕农们从祭祀蚕神到实际养蚕、缫丝的全过程,以及这一过程中所面临的辛劳与挑战。

首句“柳花村巷晴窗南”,以柳花飘落的景象作为背景,营造出春天的气息,暗示了蚕季的到来。接着,“蚕神祀罢事春蚕”点明了农民们在祭祀蚕神之后,便投入到养蚕的工作中去。接下来的几句详细描述了养蚕的过程:从幼蚕的三次蜕皮(“一箔三眠”)到它们在叶子上进食时发出的声音,仿佛能听见风雨之声,生动地表现了春蚕生长的动态。

“妇姑饷蚕不得闲,双眉不暇描春山”两句,通过对比妇女们忙碌于养蚕与日常妆容的场景,突出了她们在养蚕期间的辛劳和无暇顾及个人打扮的状态,体现了劳动的艰辛与生活的不易。

“戴胜飞鸣茧成早,缲车索索丝皓皓”描绘了戴胜鸟在早春时节的鸣叫,预示着蚕茧的成熟,同时通过缲车的声响和洁白的蚕丝,展现了蚕农们辛勤劳动的成果。

最后,“卖丝抵税输县官,入冬子妇仍号寒”揭示了蚕农们在收获蚕丝后,需要将丝卖掉来缴纳税款,但即便如此,到了冬天,家庭仍然可能面临贫困和寒冷的问题,反映了当时社会底层人民生活的艰辛与不易。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不仅展现了蚕农们在春蚕季节的辛勤劳作,也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经济状况下农民生活的艰难与无奈。

收录诗词(8)

徐永宣(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舟行即事用香山韵

秋深酷爱水云空,兴到五湖东复东。

船泊荻花全白处,酒沽枫叶半红中。

贵人翁仲埋荒草,浮世宾鸿逐断蓬。

何似素心晨夕共,诗签茗碗得相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竹垞先生留宿枫桥慧庆寺夜话追悼陆文孙

朔风号怒纸窗前,忆旧僧房感逝川。

乡曲公怜杨狗监,天涯吾悼李龟年。

雪深院落妻无絮,叶拥阶除突少烟。

此夜枫青灯影黑,鼓寒霜重不成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宋建中靖国辛巳七月二十八日为东波先生骑箕之辰先生乞居常州,卒于孙氏寓馆,其地去余家不数十武,旧迹犹存,岁值辛巳,去先生六百年矣,感今追昔,邀同学诸子于是日肇祀先生,用眉山二字成诗二章,致敬恭思慕之意云(其一)

铩羽难迁月下枝,文殊问疾倍支离。

梦萦竹屋风前树,心绕觚棱雨后葵。

已分孤臣伤骨鲠,可禁众女嫉蛾眉。

怜才只有宣仁语,千载追寻五夜悲。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宋建中靖国辛巳七月二十八日为东波先生骑箕之辰先生乞居常州,卒于孙氏寓馆,其地去余家不数十武,旧迹犹存,岁值辛巳,去先生六百年矣,感今追昔,邀同学诸子于是日肇祀先生,用眉山二字成诗二章,致敬恭思慕之意云(其二)

白云深处碧波环,诗谶无端落此间。

回首古桥衰柳断,伤心小院野花殷。

魂归月黑疑儋耳,鹘没天低忆故山。

直接岷江溪水是,瓣香袅袅泪潺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