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昔读《水经》,曾究湘漓流。
源出始安县,阳海山之陬。
涓涓始一脉,觞泛乃为舟。
盘盓导东北,水分西岭头。
咫尺同源异千里,北曰湘水南漓水。
湘过巴丘入于江,漓至苍梧注郁止。
漓流水弱湘流强,为溯狂波筑铧觜。
刊凿灵渠万世功,谁其作者秦臣史。
渠开水似天河倾,因功谋利费经营。
续设陡门三十六,堤埒坝蓄如屯兵。
往来自此邀其惠,楚粤舟航咸利济。
人工不若天生成,安得移山重叠砌。
乾隆甲戌九月秋,上公抚字忧民忧。
羽书络绎檄余往,相度刻日工须鸠。
里粮策马走山麓,先事穷源后修筑。
兴安境尽入灵川,攀葛扪萝历幽谷。
一山突起矗大荒,石骨嶙峋百丈强。
四围无嶂亦无岫,居民指此即海阳。
山脚嵌空挂钟乳,下有清泉岩口吐。
把火直入山腹中,目击潭光彻水府。
神奸物怪不可求,阴森气逼声飕飗。
然犀我恐幽明别,邃窦岂堪人久留。
出岩丛棘钩衣裂,老树古藤悬嵽嵲。
披寻石壁获二碑,藓蚀苔侵色似铁。
摩挲漫读马陈文,字迹端遒钗脚分。
速呼童子扣墨本,天风飒飒飘秋云。呜呼!
烟霞我固有深癖,抉秘搜奇无虚夕。
湘漓于此结奇缘,作歌记事镌诸石。
临源城西南,山阜连峉峉。
十里村坞幽,所历如有获。
乳洞最称奇,理我双蜡屐,步近玉溪桥,耳根泻漰湱。
洞门敞而圆,钟乳垂累百。
左右两径通,中抱一泓碧。
泓水生巨潭,潭光射千尺。
冬夏不涸流,绿净浮鲜鲫。
二桥接方坛,坛平堪布席。
濯足俯清泉,恐扰蛟龙宅。
凭眺豁双眸,浩荡拓胸膈。
万象皆澄空,身若与凡隔。
洞尾石成田,仙迹开阡陌。
惟当种石芝,灌之以石液。
岩口多摩崖,年深苔藓积。
我固好事者,古人亦同癖。
岁月易云迁,对景悲过客。
搜剔石湖句,徘徊感今昔。
出洞复入洞,磴道陡且窄。
云气冷逼人,滃郁沾衣白。
最高洞腹广,阳崖当户坼。
披榛拾级登,烟霞栖乱石。
山下藏花宫,森森围翠柏。
绀壁沿深涧,轩窗倍静僻。
暝色澹遥岑,鸟归送日夕。
秋风振疏林,落叶声策策。
峨峨鳌背山,突兀江心峙。
浮图插其巅,直向云霄起。
放舟泊山根,黛色落秋水。
磴道盘巉岩,天风忽可倚。
独立斤流中,孤标瘴烟里。
惊涛撼不动,鳌足入地底,俯听猿啸哀,低看飞鸟止。
遥睇壶城閒,苍茫暮色紫。
旋转碍云过,望望穷千里。
巍然南天南,万古青无已。
袅娜春林烟,吹青入河柳。
我乘桃花风,又到桃花口。
萦回西淀水,一镜映马首。
哑哑归塞鸿,断续落芦薮。
微茫见渔艇,遥羡烟波友。
青莎閒白蘋,垂钓且饮酒。
西沽看渐近,去夏忆分手。
别来半载余,相隔殊已久。
奔波惭渊渟,蓬转愧株守。
何当租沙田,于焉种菱藕。
江南六月看采菱,荷衣雪腕轻桡凭。
锦帆泾里掉烟入,满身风露寒凌兢。
曼歌一声蟾魄上,紫茎绿叶牵朱绳。
十年书剑去乡国,鸳凫旧梦空飞腾。
直沽旅食又长夏,消渴不耐炎熇蒸。
水西主人辱存问,侧生五十筠篮承。
清香扑人光照眼,奚奴触手愁霜棱。
鹤留仙顶鹦爪细,一弯茜影湘波凌。
玫瑰轻擘水仙佩,玉肤映彻冰壶冰。
吴侬得此乃狂喜,传笺遍集诸宾朋。
古瓷擎出佐清宴,凉飙净扫窥盘蝇。
沧洲法酿泻百斛,灵池故实还同徵。
都忘踪迹滞燕土,但觉尘翳消胸膺。
哀梨缥李世艳称,庶浆樱实琼筵登。
独遗此品在烟水,邈如钓濑逃严陵。
天涯相赏有知己,不辞千里扁舟乘。
孤根近托藉香榭,白蘋掩映溪流澄。
芳鲜只供骚客嗜,声价岂要皇都增。
尊前一笑宛旧识,领略风味当年曾。
愿携巾拂坐风槛,娇红婉翠围千层。
吴歈渺绵吴语软,卜夜更命张华灯。
酒酣泼墨进吴谚,春蚓十丈书枯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