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花游/扫地游.雷峰落照

数峰蘸碧,记载酒甘园,柳塘花坞。最堪避暑。

爱莲香送晚,翠娇红妩。欸乃菱歌乍起,兰桡竞举。

日斜处。望孤鹜断霞,初下芳杜。遥想山寺古。

看倒影金轮,溯光朱户。瞑烟带树。

有投林鹭宿,凭楼僧语。可惜流年,付与朝钟暮鼓。

漫凝伫。步长桥、月明归去。

形式: 词牌: 扫地游

翻译

几座山峰浸润在碧绿之中,这里是酒甘园,柳塘花丛环绕,最适合避暑。
傍晚时分,莲花香气四溢,翠绿娇艳,红花妩媚。突然响起菱歌,划船的人们纷纷举起桨
夕阳西下,孤鹜掠过彩霞,刚从芬芳的杜若花丛落下。遥想那古老的山寺
映照在水面的是金色的月亮,照亮了朱红色的门户。暮霭中,树木与炊烟交织
树林中的白鹭归巢,楼上的僧人低声交谈。岁月匆匆,只留下早晚的钟声和鼓声
我独自凝望,走过长桥,在明亮的月色中归去

注释

蘸:浸润,染上。
酒甘园:可能指一个以美酒闻名的园林。
最堪:最适宜,最适合。
避暑:在炎热季节寻找凉爽的地方。
爱莲香:喜爱莲花的香气。
翠娇红妩:形容绿色和红色的花朵娇艳美丽。
欸乃:象声词,形容划船的声音。
兰桡:兰花装饰的船桨。
孤鹜:孤独的野鸭。
芳杜:杜若,一种香草。
金轮:比喻明亮的月亮。
朱户:朱红色的大门,形容富丽堂皇。
瞑烟:傍晚的炊烟。
鹭宿:鹭鸟栖息。
僧语:僧人的低语。
流年:流逝的光阴。
朝钟暮鼓:早晨的钟声和傍晚的鼓声,象征时间的流逝。

鉴赏

这首《扫花游·扫地游·雷峰落照》是宋代词人陈允平的作品,描绘了一幅夏日西湖边的美景。"数峰蘸碧"形象地写出山峰倒映在碧绿的湖水中,"酒甘园,柳塘花坞"则展现出园林的醉人风光。"最堪避暑"点出此地是夏日消暑的好去处。

"爱莲香送晚,翠娇红妩"描绘了傍晚时分莲花的香气和色彩,"欸乃菱歌乍起,兰桡竞举"则通过划船人的歌声和竞相行驶的船只,增添了生活的热闹气氛。"日斜处"的景象,"孤鹜断霞,初下芳杜",描绘了夕阳西下、水鸟归巢的宁静画面。

接下来,词人想象山寺的静谧,"山寺古"、"金轮"、"朱户"等词烘托出寺庙的古老与辉煌。"瞑烟带树,有投林鹭宿"进一步描绘了傍晚时分的自然生态,"凭楼僧语"则透露出一丝禅意。

词的结尾,词人感叹时光易逝,"流年"、"朝钟暮鼓"象征着岁月的流逝,而"步长桥、月明归去"则表达了词人对归隐生活的向往。整体上,这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西湖的夏日景色,融入了词人的闲适与感慨,具有浓厚的江南水乡韵味。

收录诗词(348)

陈允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衡仲。生卒年俱不确定,“卒年疑在元贞前后,与周密卒年相去不远”,暂依之。少从杨简学,德祐时授沿海制置司参议官。有诗集《西麓诗稿》,存诗86首,《全宋诗》另从《永乐大典》辑3首,从《诗渊》辑50首,共计139首。有词集《日湖渔唱》和《西麓继周集》,各存词86首和123首,还有5首有调名而无词,《全宋词》无另辑者,共计209首

  • 字:君衡
  • 号:西麓
  • 籍贯:宋末元初四明鄞县(今浙江宁波市鄞县)
  • 生卒年:1215-1220

相关古诗词

扫花游/扫地游

蕙风扬暖,渐草色分吴,柳阴迷楚。寸心似缕。

看窥帘燕妥,妒花蝶舞。剪剪愁红,万点轻飘泪雨。

怕春去。问杜宇唤春,归去何处。后期重细许。

倩落絮飞烟,障春归路。长亭别俎。

对歌尘舞地,暗伤蛮素。算得相思,比著伤春又苦。

正凭伫。听斜阳、断桥箫鼓。

形式: 词牌: 扫地游

早梅芳(其二)

凤钗横,鸾带绕。独步鸳鸯沼。

阑干斜倚,自打精神对花笑。

贴衣琼佩冷,衬袜金莲小。

卷香茵缥缈,舞袖称纤妙。梦初成,欢未了。

明日青门道。离云别雨,脉脉无情画堂晓。

柳边国骄马去,翠阁空凝眺。渐春风、绿愁江上草。

形式: 词牌: 早梅芳

早梅芳/喜迁莺(其一)

柳初妍,花渐好。可恨行期到。

落梅香尽,澹月朦胧影微照。

风帘银烛暗,露幕金花小。

纵离歌缓唱,残角又霜晓。琐窗前,秦吉了。

促上长安道。扬鞭西去,几点稀星尚云表。

去程疑是梦,宿酒昏情抱。凤楼空,琼箫声渐杳。

形式: 词牌: 早梅芳

江城子

东风吹恨上眉弯。燕初还。杏花残。

帘里春深,帘外雨声寒。

拾翠芳期孤负却,空脉脉,倚阑干。

流苏香重玉连环。绕屏山。宝筝闲。

泪薄鲛绡,零露湿红兰。

瘦却舞腰浑可事,银蹀躞,半阑珊。

形式: 词牌: 江城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