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花游/扫地游

蕙风扬暖,渐草色分吴,柳阴迷楚。寸心似缕。

看窥帘燕妥,妒花蝶舞。剪剪愁红,万点轻飘泪雨。

怕春去。问杜宇唤春,归去何处。后期重细许。

倩落絮飞烟,障春归路。长亭别俎。

对歌尘舞地,暗伤蛮素。算得相思,比著伤春又苦。

正凭伫。听斜阳、断桥箫鼓。

形式: 词牌: 扫地游

翻译

蕙风轻拂带来温暖,草色渐显吴越之地特色,柳树下的阴影让人迷失在楚地。内心如丝般细腻。
看着帘幕后的燕子安静栖息,花蝶翩翩起舞,惹人嫉妒。愁红如剪,泪如雨点般轻轻飘落。
害怕春天离去,询问杜鹃鸟,它唤春而去,究竟去了哪里?期待着下次重逢的约定。
请让柳絮和飞烟遮挡春归之路,延长在长亭的告别。
面对歌舞升平之地,暗自感伤,思念之情更甚于伤春之苦。
此刻正倚靠,倾听夕阳下断桥传来的箫鼓声。

注释

蕙风:指带有蕙草香气的春风。
渐:逐渐,渐渐。
杜宇:杜鹃鸟,传说中春季来临时会啼鸣。
后期:未来的约会或约定。
落絮:柳絮,随风飘落的白色绒毛。
凭伫:站立等待,凝视。
断桥:桥因断裂或积雪而中断,常用于描绘凄美的场景。
箫鼓:箫与鼓,古代乐器,此处可能象征着音乐或哀愁。

鉴赏

这首《扫花游·扫地游》是宋代词人陈允平的作品,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景色和词人的内心情感。开篇“蕙风扬暖,渐草色分吴,柳阴迷楚”,通过“蕙风”、“草色”和“柳阴”等意象,展现出江南春天的清新与朦胧,暗示了词人心中的微妙情绪。

“寸心似缕”一句,以比喻手法表达词人内心的敏感和思绪如丝般缠绕。接下来,“看窥帘燕妥,妒花蝶舞”描绘了燕子在帘后忙碌,蝴蝶在花间嬉戏的场景,反衬出词人内心的孤独和失落。

“剪剪愁红,万点轻飘泪雨”运用拟人和夸张,将花瓣比喻为泪雨,表达了词人对春光流逝的哀愁。随后,“怕春去”直接抒发了对春天离去的恐惧,“问杜宇唤春,归去何处”则借杜鹃鸟的叫声,表达了对未知的春天去向的追问。

下片转而写到期待重逢的约定,“后期重细许”,然而春归无路,只能寄托于“落絮飞烟”。离别之际,“长亭别俎”描绘了送别的场景,词人暗自感伤。“算得相思,比著伤春又苦”进一步深化了词人的情感,相思之苦超越了对春天的惋惜。

结尾“正凭伫。听斜阳、断桥箫鼓”,以景结情,词人在夕阳下倾听断桥上的箫鼓声,更增添了离别的凄凉与无奈。整体来看,这首词情感深沉,语言优美,展现了词人对春天的独特感受和对人事变迁的感慨。

收录诗词(348)

陈允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衡仲。生卒年俱不确定,“卒年疑在元贞前后,与周密卒年相去不远”,暂依之。少从杨简学,德祐时授沿海制置司参议官。有诗集《西麓诗稿》,存诗86首,《全宋诗》另从《永乐大典》辑3首,从《诗渊》辑50首,共计139首。有词集《日湖渔唱》和《西麓继周集》,各存词86首和123首,还有5首有调名而无词,《全宋词》无另辑者,共计209首

  • 字:君衡
  • 号:西麓
  • 籍贯:宋末元初四明鄞县(今浙江宁波市鄞县)
  • 生卒年:1215-1220

相关古诗词

早梅芳(其二)

凤钗横,鸾带绕。独步鸳鸯沼。

阑干斜倚,自打精神对花笑。

贴衣琼佩冷,衬袜金莲小。

卷香茵缥缈,舞袖称纤妙。梦初成,欢未了。

明日青门道。离云别雨,脉脉无情画堂晓。

柳边国骄马去,翠阁空凝眺。渐春风、绿愁江上草。

形式: 词牌: 早梅芳

早梅芳/喜迁莺(其一)

柳初妍,花渐好。可恨行期到。

落梅香尽,澹月朦胧影微照。

风帘银烛暗,露幕金花小。

纵离歌缓唱,残角又霜晓。琐窗前,秦吉了。

促上长安道。扬鞭西去,几点稀星尚云表。

去程疑是梦,宿酒昏情抱。凤楼空,琼箫声渐杳。

形式: 词牌: 早梅芳

江城子

东风吹恨上眉弯。燕初还。杏花残。

帘里春深,帘外雨声寒。

拾翠芳期孤负却,空脉脉,倚阑干。

流苏香重玉连环。绕屏山。宝筝闲。

泪薄鲛绡,零露湿红兰。

瘦却舞腰浑可事,银蹀躞,半阑珊。

形式: 词牌: 江城子

百字令.断桥残雪

凝云冱晓,正花才积,荻絮初残。

华表翩跹何处鹤,爱吟人在孤山。

冻解苔铺,冰融沙甃,谁凭玉勾阑。

茸衫毡帽,冷香吹上吟鞍。

将次柳际琼销,梅边粉瘦,添做十分寒。

闲踏轻澌来荐菊,半潭新涨微澜。

水北峰峦,城阴楼观,留向月中看。

巘云深处,好风飞下晴湍。

形式: 词牌: 念奴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