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隆留题

仙真治兹山,重阜隐延广。

冲奥元气会,运至法灵响。

与世作司命,神宇廓弘敞。

及门春雨来,玄感副夙仰。

摩挲晋时树,托身何萧爽。

千载抱微息,日月共来往。

欲为黄发期,日待紫芝长。

上天垂光彩,月出江海上。

故人不可待,惆怅理归鞅。

形式: 古风 押[养]韵

鉴赏

这首元代诗人虞集所作的《玉隆留题》,描绘了仙山的神秘与静谧,以及对仙人的崇敬之情。诗中以“仙真”开篇,点明主题,接着描述仙山的地理特征和自然环境,强调其与世隔绝、法力无边的特性。诗人通过“与世作司命”一句,表达了仙山在人间的地位与作用,即掌管生死的神祇。

“及门春雨来,玄感副夙仰”,描绘了春雨降临,万物复苏的景象,诗人内心对仙山的崇敬之情得到满足。接下来,“摩挲晋时树,托身何萧爽”,诗人触摸古老的树木,感受到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与清爽。这种对历史的追溯,增加了诗歌的文化内涵。

“千载抱微息,日月共来往”,表现了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短暂,但仙山的存在似乎超越了这一切,成为永恒的象征。最后,“欲为黄发期,日待紫芝长”,表达了诗人渴望长寿的愿望,同时也寄托了对仙山生活的向往。

“上天垂光彩,月出江海上”,描绘了一幅壮丽的夜景,月亮从海上升起,光芒万丈,增添了诗歌的浪漫色彩。然而,“故人不可待,惆怅理归鞅”,诗人意识到与仙人的相遇是遥不可及的,心中充满了遗憾与无奈。

整体而言,《玉隆留题》通过对仙山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超凡脱俗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同时蕴含着对生命意义的深思。

收录诗词(473)

虞集(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诗人。人称邵庵先生。少受家学,尝从吴澄游。成宗大德初,以荐授大都路儒学教授,李国子助教、博士。仁宗时,迁集贤修撰,除翰林待制。文宗即位,累除奎章阁侍书学士。领修《经世大典》,著有《道园学古录》、《道园遗稿》。素负文名,与揭傒斯、柳贯、黄溍并称“元儒四家”;诗与揭傒斯、范梈、杨载齐名,人称“元诗四家”

  • 字:伯生
  • 号:道园
  • 生卒年:1272~1348

相关古诗词

记梦

梦行衡庐间,千仞过苍壁。

崇高仰神明,深广下不测。

云雨蓄盘礴,时至如欲出。

絪缊尚回旋,挥霍忽奔逸。

物怪匿岩穴,愯若俟霹雳。

黑波汎高树,木叶走崩石。

升身登玄间,纵观龙变迹。

俯视九州野,草木有辉泽。

乃在风雨外,手画素三尺。

挥豪极动荡,落墨更沈郁。

图成示坐人,共笑不可得。

顾瞻以踟蹰,恍惚增叹息。

因之命肩舆,出门聊有适。

大术何舒舒,白鹤从数客。

略经幽涧滨,便上青松侧。

凭高望远水,双景荡虚碧。

拂石共客坐,芳草藉尻膝。

忽然闻钟声,睡觉北窗席。

形式: 古风

次韵陈溪山棕履二首(其一)

解舄还上方,归山据枯槁。

禁足结僧夏,陈编谢探讨。

隐几或过昼,凝尘遂忘扫。

行庭不见人,谁或践生草。

实由筋力衰,无复驰走好。

前年当此时,严召出城早。

追度龙门水,赐见沙领道。

鼎湖忽踰年,始克罢趋造。

感君素履咏,幽贞可长保。

番番茹芝人,长歌岂知老。

形式: 古风 押[皓]韵

次韵陈溪山棕履二首(其二)

六月乃屡雨,良田不忧槁。

独念桂林戍,触热赴南讨。

道路备攘掠,所过净于扫。

缚人夜送军,吏卒何草草。

蛮獠亦人类,义利启戎好。

寻原可制乱,机要贵及早。

夜来送者还,颇言暍横道。

诸军四面集,同月约皆造。

谁为饥渴谋,性命安可保。

藜藿虽满盘,对之令人老。

形式: 古风 押[皓]韵

和陈溪山韵

幽人慎素履,古道思独往。

瞋目登高台,浮云不足上。

丹砂炼仙骨,沆瀣濯神爽。

远怀澄江静,耿若孤月朗。

河汉自倾注,山川邈游想。

敛迹倦飞翼,归耕故时壤。

好风从东来,空谷感遗响。

诏书荐遗逸,郡府属高仰。

聊持东湖水,往助敬亭赏。

形式: 古风 押[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