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末期清初诗人孙廷铨的《还山吟(其一)》,表达了诗人坚守道义,厌倦世俗繁琐,决定回归自然的心境。首句“守道在无为”揭示了诗人对道家无为而治理念的崇尚,接着“吾自厌吾拙”流露出对自己笨拙于世事的自省。
“解佩及兹晨,还山听鸟鴂”描绘了诗人清晨卸下尘世束缚,重返山林,倾听鸟鸣的场景,鸟鸣“鴂”象征着时光流逝和世事变迁。“世态逐婵媛,进止心欲折”则写出诗人对世间浮华的厌倦,以及内心深处的挣扎。
“欣此素商集,缅想缁尘歇”表达了诗人对清静生活的向往,期待摆脱尘世纷扰。“逝将寻旧侣,茅屋阴崖结”表明他要与志同道合的朋友共筑简朴居所,隐逸山林。“暝色下巉岩,苍然立积铁”通过描绘傍晚时分的山景,渲染出一种沉寂而壮丽的氛围。
“林深倦鸟集,谷静涓泉咽”进一步描绘了山林的宁静,夜晚降临,诗人“云卧逼天阙”,想象自己与天地同眠,心境悠远。“扪萝想幽人,弄箫迟山月”以动作和意象,传达出诗人对隐士生活的深深向往,以及对月光下的山林生活充满期待。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归隐的决心和对自然的热爱,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心灵自由的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