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其一)题岳麓法华台

晓雾散晴渚,秋色满湘山。

青鞋黄帽,忺与名士共跻攀。

窈窕深林幽谷,诘曲危亭飞观,俯首视尘寰。

长啸望天末,馀响下云端。白鹤去,荒井在,汲清寒。

醒然毛骨,浮丘招我御风还。

拂拭苍崖苔藓,一写胸中豪气,渺渺洞庭宽。

山鬼善呵护,千载照层峦。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翻译

拂晓的雾气消散,秋色铺满了湘江两岸的山峦。
穿着青鞋戴着黄帽,我渴望与知名人士一同攀登欣赏这美景。
在深邃的森林和幽深山谷中,弯曲的小径通向高耸的亭台,从那里可以俯瞰尘世。
仰天长啸,声音直上云霄,直到白鹤消失,只剩荒废的古井,汲取着清冷的水。
我清醒地感到,仙人浮丘在召唤我乘风返回。
擦拭着青翠的崖壁上的苔藓,我要借此抒发心中的壮志,遥望广阔无垠的洞庭湖。
山中的精灵会庇护我,千年时光照亮层层峰峦。

注释

晓雾:清晨的雾气。
晴渚:晴朗的沙洲。
秋色:秋天的景色。
湘山:湘江两岸的山。
青鞋:青色的鞋子。
黄帽:黄色的帽子。
名士:有名望的人。
跻攀:攀登。
窈窕:幽深曲折。
危亭:高高的亭子。
飞观:凌空的楼阁。
尘寰:尘世。
长啸:大声呼啸。
白鹤:白色的鹤。
荒井:废弃的古井。
清寒:清凉寒冷。
浮丘:传说中的仙人。
御风:乘风。
苍崖:青色的悬崖。
苔藓:青苔。
豪气:豪迈的气概。
渺渺:辽阔无边。
山鬼:山中的精灵。
层峦:层层叠叠的山峰。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清晨雾气消散后,湘山秋色满眼的宁静景象。诗人穿着青鞋黄帽,意欲与志趣相投的名士一同攀登法华台,欣赏深林幽谷和曲折的亭阁飞观,俯瞰尘世。他仰望天空,长啸之声回荡云间,显得超凡脱俗。

诗人提到白鹤离去,荒井犹在,暗示着一种超然的清冷意境。他感受到清醒的振奋,仿佛仙人浮丘邀他乘风归去,擦拭着苍崖上的苔藓,借此抒发胸中的豪情壮志,感叹洞庭湖的广阔无垠。最后,他寄语山鬼会守护这片圣地,千年时光里,它的光芒将照耀层层峰峦。

整首诗以自然景色为背景,融入了诗人的情感寄托和超然追求,展现出宋代士人的山水情怀和对道家仙侠世界的向往。

收录诗词(95)

侯寘(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晁谦之甥。曾为耒阳令。高宗绍兴中以直学士知建康。有《懒窟词》,风格婉约,一时推崇

  • 字:彦周
  • 籍贯:宋东武

相关古诗词

风入松(其三)再用韵

霏霏小雨恼春光。烟水更弥茫。

昨宵把酒高歌处,任一声、鸡唱清江。

憔悴杏花如许,情怀应似东阳。宿酲犹在莫传觞。

消闷苦无方。几时玉杵蓝桥路,约云英、同捣玄霜。

冷落黄昏庭院,梦回家在三湘。

形式: 词牌: 风入松

风入松(其一)西湖戏作

少年心醉杜韦娘。曾格外疏狂。

锦笺预约西湖上,共幽深、竹院松窗。

愁夜黛眉颦翠,惜归罗帕分香。重来一梦觉黄粱。

空烟水微茫。如今眼底无姚魏,记旧游、凝伫凄凉。

入扇柳风残酒,点衣花雨斜阳。

形式: 词牌: 风入松

风入松(其二)

东楼烟重暗山光。春意堕微茫。

小红嫩绿匀如剪,黯无言、云渡澄江。

没处与人消遣,倚阑情寄斜阳。共君今夜举清觞。

投老各殊方。痴儿官事何时了,恨花时、潘鬓先霜。

唤取客帆聊住,将予同下潇湘。

形式: 词牌: 风入松

四犯令

月破轻云天淡注,夜悄花无语。莫听《阳关》牵离绪。拚酩酊花深处。

明日江郊芳草路,春逐行人去。不似酴醾开独步,能着意留春住。

形式: 词牌: 四犯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