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曲歌辞(其三)杨柳枝

洛桥晴影覆江船,羌笛秋声湿塞烟。

闲想习池公宴罢,水蒲风絮夕阳天。

形式: 词牌: 杨柳枝 押[先]韵

翻译

晴朗的洛桥倒映在江面上,秋风吹过,羌笛声中带着湿润的边塞烟雾。
悠闲地想象着习池公宴结束后的景象,水面漂浮着水蒲和风絮,夕阳映照下的天空格外美丽。

注释

洛桥:洛阳桥,古代著名的石拱桥。
晴影:晴天的倒影。
覆:覆盖。
江船:江上的船只。
羌笛:中国古代的一种管乐器,音色悲凉。
秋声:秋天的笛声。
湿:湿润。
塞烟:边塞地区的烟雾。
习池:习家池,历史上的著名园林。
公宴:公开的宴会。
罢:结束。
水蒲:生长在水边的蒲草。
风絮:被风吹散的柳絮。
夕阳天:傍晚的夕阳天空。

鉴赏

在这首诗中,"洛桥晴影覆江船"一句描绘出一个宁静的画面,阳光透过洛桥的栏杆,投射在水面的倒影,与缓缓行驶的江船交相辉映,展现了诗人对平和景象的感受。

"羌笛秋声湿塞烟"则带给读者一种萧瑟而哀艷的情怀。羌笛吹奏出的曲调在秋风中飘扬,使得边塞的烟雾似乎也被这凄凉的乐音所感染,表达了诗人对于边疆寂寥的思念。

"闲想习池公宴罢"一句透露出诗人对过去某个宴会的回忆,习池公可能是历史上的某位官员或名士,而宴会结束后留下的不仅是物质上的残余,更有情感上的留恋。

最后,"水蒲风絮夕阳天"则以柔和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傍晚时分的景色。水蒲被风吹动,如同细密的绒线,而在这静谧中,夕阳缓缓下沉,映照出一片温暖而又不无哀愁的天际。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精细描写,以及对历史人物宴会场景的回忆,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

收录诗词(320)

薛能(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唐大臣,著名诗人。会昌六年,进士及第,补盩厔县尉。仕宦显达,历任三镇从事,累迁嘉州刺史、各部郎中、同州刺史、工部尚书,先后担任感化军、武宁军和忠武军节度使。广明元年,为许州大将周岌所逐,全家遇害。癖于作诗,称赞“诗古赋纵横,令人畏后生”。著有《诗集》十卷、《繁城集》一卷

  • 字:太拙
  • 籍贯:河东汾州(山西汾阳县)
  • 生卒年:817-880年

相关古诗词

杂曲歌辞(其四)杨柳枝

县依陶令想嫌迂,营伴将军即大粗。

此日与君除万恨,数篇风调更应无。

形式: 词牌: 杨柳枝 押[虞]韵

杂曲歌辞(其五)杨柳枝

嫩绿轻悬似缀旒,路人遥见隔宫楼。

谁能更近丹墀种,解播皇风入九州。

形式: 词牌: 杨柳枝 押[尤]韵

杂曲歌辞(其六)杨柳枝

暖风晴日断浮埃,废路新条发钓台。

处处轻轻可惆怅,后人攀处古人栽。

形式: 词牌: 杨柳枝 押[灰]韵

杂曲歌辞(其七)杨柳枝

潭上江边袅袅垂,日高风静絮相随。

青楼一树无人见,正是女郎眠觉时。

形式: 词牌: 杨柳枝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