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坡崔参政说平叛卒不得已拜经略之命岂敢言功

角巾私第自逍遥,诸老之中此老高。

无可柰何怀印绶,甚非得已用弓刀。

风生玉帐千兵肃,天落金牌一札褒。

缓急经心护乡井,生憎儿辈说功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豪]韵

翻译

身着角巾在自家府邸自由自在,众多长者中他最为尊崇。
对官印和职位的思念难以排解,迫不得已才拿起武器战斗。
营帐中风声起,士兵们严阵以待,天降金牌以示表彰。
无论何时都关心家乡和亲人,厌恶后辈夸耀自己的功绩。

注释

角巾:古代文人常戴的头巾,表示闲适生活。
私第:私人住宅,此处指诗人的居所。
逍遥:自由自在,无拘无束。
印绶:古代官员的象征,代表权力和职责。
弓刀:武器,代指军事行动。
玉帐:古代军帐,借指军营。
金牌:象征荣誉的金牌,此处可能指朝廷嘉奖。
一札:一封文书,此处可能指表彰状。
缓急:紧急情况,不论轻重缓急。
乡井:家乡,引申为亲人。
生憎:深感厌恶。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居的官员崔参政,他身着角巾,在自己的府邸中过着闲适的生活。在同僚中,他因德高望重而显得与众不同。尽管他内心深处对官印和武力持有无奈之情,因为不得不接受征召,拿起弓箭和刀剑去平定叛乱。在紧张的军事行动中,他严肃地指挥着千军万马,表现出高度的责任感。

当朝廷颁发金牌嘉奖时,他并未因此自夸,而是将功劳归于国家和乡亲的安危。他深感忧虑的是,如果年轻一辈过分强调个人的战功,可能会忽视真正重要的地方。整首诗通过崔参政的形象,展现了古代士大夫的谦逊与担当,以及他们对于保家卫国的深深责任感。

收录诗词(989)

戴复古(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常居南塘石屏山,故自号石屏、石屏樵隐,南宋著名江湖诗派诗人。曾从陆游学诗,作品受晚唐诗风影响,兼具江西诗派风格。部分作品抒发爱国思想,反映人民疾苦,具有现实意义。晚年总结诗歌创作经验,以诗体写成《论诗十绝》。一生不仕,浪游江湖,后归家隐居,卒年八十余。著有《石屏诗集》、《石屏词》、《石屏新语》

  • 字:式之
  • 籍贯:天台黄岩(今属浙江台州)
  • 生卒年:1167年-约1248年

相关古诗词

萍乡县圃

亭榭八九所,一筇随往还。

四桥朱槛外,三径绿阴间。

凿浅通流水,凭高见远山。

琴堂判风月,一笑得双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萍乡客舍

草罢惜春赋,持杯亦鲜欢。

檐楹双燕语,风雨百花残。

小阁无聊坐,征衣不耐寒。

地炉烧石炭,强把故书看。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萧飞卿将使赴湖北戎幕诗送其行兼简秋壑贾总侍二首(其二)

鄂渚三千里,遥遥望使星。

江湖今寂寞,桃李半凋零。

世有一秋壑,时无两石屏。

平生不相遇,老眼向谁青。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青]韵

萧飞卿将使赴湖北戎幕诗送其行兼简秋壑贾总侍二首(其一)

文章萧颖士,一剑去从军。

远望西关路,愁看两浦云。

九霄腾意气,万里取功勋。

马上一杯酒,须斟满十分。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