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由宋代诗人米芾所作,名为《晦堂心如来真赞》。诗中以晦堂为喻,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直指本心的禅宗思想。晦堂,意为昏暗不明之处,此处比喻心灵深处的未知与迷茫。诗开篇即言“此是晦堂,更无佛祖”,强调在心灵深处,没有所谓的佛祖,只有自我发现与觉醒的过程。
接着,“百尺竿头,谁敢进步”一句,形象地描绘了修行之路的艰难与高远,即使已经达到了很高的境界,也无人敢轻易前进,暗示了修行者内心的谨慎与敬畏。这不仅是对个人修行的描述,也隐含着对社会、历史乃至宇宙真理探索的深刻思考。
“无限众生,为此老误”则指出,无数众生因未能正确理解或实践佛法而陷入迷惑与错误之中。这里的“为此老误”既是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批评,也是对人们普遍追求外在成就而非内在觉悟的反思。
最后,“误不误,陕府铁牛跳出土,两脚搥胸叫冤苦”这一句,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和拟人手法,将晦堂的心境比作陕府出土的铁牛,铁牛因被误解或冤屈而痛苦挣扎。这里不仅表达了对晦堂内心状态的同情与理解,也寓意着对一切被误解、被冤枉之人的深切关怀,以及对真理追求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困惑与挑战的深刻洞察。
整首诗通过晦堂这一象征,探讨了禅宗修行的深邃哲理,以及在追求真理道路上的种种挑战与困惑,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视角和深刻的思想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