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代门.太公

昌猎关西纣猎东,纣怜崇虎弃非熊。

危邦自谓多麟凤,肯把王纲取钓翁。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

翻译

商朝末年,昌邑王在西部狩猎,而纣王则在东部,他也曾宠爱崇虎却不重视非熊这样的贤臣。
身处危险的国家,他们自以为有许多麒麟凤凰般的贤才,怎肯将国家大权交给像钓翁那样的人。

注释

昌:指昌邑王。
猎:狩猎。
关西:古代地区名,这里指西部。
纣:商朝末代君主纣王。
崇虎:比喻有勇无谋的人。
非熊:传说中的圣兽,象征贤臣。
危邦:危险的国家。
麟凤:比喻贤能之士。
钓翁:隐喻不问政事的人。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隐居山林的生活情景。开篇“昌猎关西纣猎东,纣怜崇虎弃非熊”两句,通过对猎狩活动的描述,展现了作者对于自然界的亲近感和野性生活的向往。“昌猎”意指猎狩之盛,“关西纣猎东”则是在说猎狩的场景从关西延伸到关东,显示出一片广阔的猎地。接着“纣怜崇虎弃非熊”一句中,“纣怜”可能是对猎物的怜悯之情,而“崇虎弃非熊”则表达了作者对于真正勇猛猎物(如老虎)的尊重,同时也显示出一种不屑于捕杀平庸猎物(如熊)的超然态度。

诗歌的后半部分“危邦自谓多麟凤,肯把王纲取钓翁”则转向了对世俗权势的批判与超脱。这里的“危邦”指的是动荡不安的国家或朝代,“自谓多麟凤”表达了一种讽刺之意,即那些统治者自认为自己的国度繁荣昌盛,充满了祥瑞之物(如麒麟、凤凰)。而“肯把王纲取钓翁”则是说作者愿意放弃世间的权势和名利,转而选择像隐者那样以钓鱼为乐的简单生活。

整首诗通过对猎狩生活的描绘和对世俗权势的批判,表现了作者对于自然与精神自由的向往,以及对物质享受与社会地位的超然。这种思想情感与古代文人隐逸的传统相呼应,是中国文化中常见的一种审美取向和生活态度。

收录诗词(195)

周昙(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三代门.太康

师保何人为琢磨,安知父祖苦辛多。

酒酣禽色方为乐,讵肯闲听五子歌。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歌]韵

三代门.文王

昭然明德报天休,礿祭惟馨胜杀牛。

二老五侯何所诈,不归商受尽归周。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

三代门.平王

犬戎西集杀幽王,邦土何由不便亡。

宜臼东来年更远,川流难绝信源长。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三代门.再吟

东邻不事事西邻,御物卑和物自亲。

天下言知天下者,兆人无主属贤人。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