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柳公权玄秘塔铭(其二)

君家书法已三传,琬琰文章到处镌。

闻说贤郎当跨灶,银钩爱学柳诚悬。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鉴赏

这首诗赞美了柳公权的书法艺术及其对后人的影响。首句“君家书法已三传”,赞扬了书法艺术在家族中传承三代的辉煌成就。接着“琬琰文章到处镌”一句,以珍贵的玉器和美石比喻文章的高雅与流传之广,形象地描绘了柳公权的文章被广泛传颂的情景。

“闻说贤郎当跨灶”中的“贤郎”指柳公权的儿子或后代,暗示柳公权的优秀品质和才华不仅体现在书法上,也影响到了他的家族成员。“当跨灶”可能是指继承家业或技艺,这里暗含着对柳氏家族书法艺术将得以延续的期待。

最后一句“银钩爱学柳诚悬”表达了对柳公权书法风格的喜爱与追求。其中“银钩”是形容书法笔画如银钩般优美,而“柳诚悬”则是对柳公权的尊称,表明诗人欣赏并渴望学习柳公权的书法精髓。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赞美柳公权及其家族的艺术成就,展现了对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的崇敬之情。

收录诗词(791)

郑真(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永嘉林以竹四轴求题曰风晴雨嫩云(其一)

浮空飐飐飘苍雪,倚石翩翩舞翠涛。

林下唤醒湘水梦,凤凰飞下九天高。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豪]韵

永嘉林以竹四轴求题曰风晴雨嫩云(其二)

晓风浮动隔帘青,旭日晴梳翡翠翎。

想见云中仙子降,佩声杂沓散空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青]韵

永嘉林以竹四轴求题曰风晴雨嫩云(其三)

筼筜谷底记曾游,风雨空山夜半秋。

有约佳人终不到,天寒翠袖不胜愁。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

永嘉林以竹四轴求题曰风晴雨嫩云(其四)

琅玕百尺舞云幢,风月襟怀共一窗。

昨夜春雷初震蛰,龙孙长得玉成双。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