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酬范十七见寄二首(其二)

一纸新诗入北城,起予聊复醉魂惊。

低心苦淡吾徒事,转眼炎凉此世情。

六月未须论止息,三年方看大飞鸣。

锱铢社肉休过问,幸有鳅蔬且烂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鉴赏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吕南公所作,名为《奉酬范十七见寄二首(其二)》。诗中蕴含了深沉的情感与哲理,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对世态炎凉的感慨以及对生活态度的思考。

首句“一纸新诗入北城”,以“新诗”为引子,点明了诗的主题和创作背景,同时也暗示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交流。接着,“起予聊复醉魂惊”一句,表达了诗人读到友人寄来的诗后内心的触动与惊喜,仿佛被诗中的情感深深吸引,又在其中感受到了某种震撼。

“低心苦淡吾徒事,转眼炎凉此世情”两句,揭示了诗人对于人生百态的深刻理解。他将自己视为追求平淡生活的同道中人,而世间的冷暖变化则是常态,体现了诗人对现实的洞察与接纳。

“六月未须论止息,三年方看大飞鸣”则进一步阐述了诗人对时间与变化的看法。六月的炎热并未带来真正的宁静,三年的等待才见证了事物的大放异彩。这不仅是对自然现象的观察,也是对人生历程的反思,强调了过程与结果同样重要。

最后,“锱铢社肉休过问,幸有鳅蔬且烂羹”两句,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的态度。他不拘泥于物质的得失,认为简朴的生活同样可以带来满足感。通过“鳅蔬且烂羹”的描述,传达出一种知足常乐的生活哲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个人情感、世态炎凉、时间变化及生活态度的探讨,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想和独特的审美情趣。它不仅反映了宋代文人的精神风貌,也对后世读者提供了关于自我认知、社会观察和生活哲学的启示。

收录诗词(356)

吕南公(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再和(其一)

浮桁门外树如城,归路迢迢梦易惊。

嗟我衰迟从旅食,感君存问有诗情。

牡丹不在儒宫种,杜宇偏当静夜鸣。

劳费主公怜苦淡,驼蹄时劝一杯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再和(其二)

几欲相寻出郭行,念君家雁不能鸣。

逢杯得醉常常事,渐老多慈种种情。

荏苒又闻寒食近,牵缠空作暮春惊。

祇应已入东风笑,愁思长于万里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次韵酬亨父见寄

醉墨淋漓诗屡酬,浮蛆上下酒新篘。

人生有此自可乐,世事无穷何足忧。

端是览辉同鸑鷟,不应专宿效夫不。

嗟予久负思山兴,空得公诗展复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和酬天休

故人邂逅早莺时,一别经秋燕尽归。

已是苦贫看客懒,更堪长病出门稀。

何曾富贵来如梦,但觉光阴去似飞。

欲酌清樽相解释,莫嫌穷巷瓦杯微。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