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亭

峻壁亭临水,横陂树彻山。

两河惟甲氏,数柏共苍颜。

随意游成适,回舟月与还。

早知乘下泽,不再结青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翻译

高峻的亭子靠在水边,横跨的池塘树木直达山顶。
两条河只有甲氏家族居住,几株古柏共享着苍老的容颜。
随意游玩感到心满意足,划船赏月后返回原路。
早知道乘坐简陋的小舟,就不会再编织青色的渔网了。

注释

峻壁:高峻的墙壁。
亭:亭子。
临:靠近。
水:水面。
横陂:横跨的池塘。
树彻山:树木直达山顶。
甲氏:甲氏家族。
苍颜:苍老的容颜。
随意:随意地。
游成适:游玩得心应手。
回舟:划船返回。
月与还:月亮相伴而归。
乘下泽:乘坐简陋的小舟。
结青纶:编织青色的渔网。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静谧而富有自然之美的景致。"峻壁亭临水",写出了亭子坐落在陡峭的山崖边,近水而建,显出其地理位置的险峻;"横陂树彻山",则展现了远处山坡上郁郁葱葱的树木,与亭子相映成趣,构成一幅山水画卷。

"两河惟甲氏"暗示了此地可能是甲姓人家的居所,也可能暗指附近有两条河流流经;"数柏共苍颜"进一步描绘了环境的古老与宁静,几棵老柏树增添了岁月的痕迹和历史的厚重感。

诗人随性游玩,感到十分惬意,"随意游成适"表达了他对这种闲适生活的欣赏;"回舟月与还",在月光下划船归来,更增添了几分诗意和宁静的氛围。最后两句"早知乘下泽,不再结青纶"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如果早知道这样的生活,他或许就不会去追求官场的功名,而是选择归隐田园,编织青色的渔网,享受自然的恬淡。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简练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山水田园图,寓含了诗人对自然与隐逸生活的深深喜爱和对世俗生活的反思。

收录诗词(750)

陈师道(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诗人。一字无己,汉族。元祐初苏轼等荐其文行,起为徐州教授,历仕太学博士、颖州教授、秘书省正字。一生安贫乐道,闭门苦吟,有“闭门觅句陈无己”之称。为苏门六君子之一,江西诗派重要作家。亦能词,其词风格与诗相近,以拗峭惊警见长。但其诗、词存在着内容狭窄、词意艰涩之病。著有《后山先生集》,词有《后山词》

  • 字:履常
  • 号:后山居士
  • 籍贯:彭城(今江苏徐州)
  • 生卒年:1053~1102

相关古诗词

立春

马蹄残雪未成尘,梅子梢头已著春。

巧胜向人真奈老,衰颜从俗不宜新。

高门肯送青丝菜,下里谁思白发人。

共学少年天下士,独能濡湿辙中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立春致语口号

霏微腊雪不沾尘,收拾阳和作早春。

一坐尽倾归盛德,四时难得是佳辰。

鬓边綵胜年年好,樽下歌声日日新。

一笑难逢时易失,杯行到手莫辞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丞相温公挽词三首(其三)

少学真成己,中年托著书。

辍耕扶日月,起废极吹嘘。

得志宁论晚,成功不愿馀。

一为天下恸,不敢爱吾庐。

形式: 古风 押[鱼]韵

丞相温公挽词三首(其二)

百姓归周老,三年待鲁儒。

世方随日化,身已要人扶。

玉几虽来晚,明堂讫授图。

心知死诸葛,终不羡曹蜍。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