丞相温公挽词三首(其二)

百姓归周老,三年待鲁儒。

世方随日化,身已要人扶。

玉几虽来晚,明堂讫授图。

心知死诸葛,终不羡曹蜍。

形式: 古风

翻译

人民归附于周朝的老者,等待鲁国的儒家学者教导三年。
世间正随着时光变迁,自身也需要他人的扶持。
虽然玉制的几案来得迟,但明堂的治理大计已经传授完毕。
内心明白死去的诸葛亮无法再起,始终不会羡慕曹操那样的权势之人。

注释

百姓:平民百姓。
归周:归附周朝。
鲁儒:鲁国的儒家学者。
世方:世间正在。
日化:日新月异的变化。
要人扶:需要他人帮助。
玉几:珍贵的玉几案,象征权力或智慧。
晚:迟到。
明堂:古代朝廷的殿堂,此处指国家治理。
讫授图:完成传授治国策略。
心知:内心明白。
死诸葛:比喻去世的诸葛亮,以其智谋象征。
曹蜍:曹操,这里暗指权势者。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师道为丞相温公(指温成皇后)所作的挽词之一,表达了对逝者的敬仰和哀悼之情。首句“百姓归周老”暗指温公如同周公一般备受人民拥戴,次句“三年待鲁儒”则暗示了她对儒家学说的尊崇和影响深远。第三句“世方随日化”描绘了时代变迁中温公的影响力如同日出日落般深入人心,第四句“身已要人扶”则寓言她的去世需要人们的扶持与怀念。

第五句“玉几虽来晚”中的“玉几”可能象征着权力或智慧,表达对温公虽已离世但其智慧犹在的感慨,而“来晚”则带有遗憾之意。最后一句“明堂讫授图”进一步强调了温公对于国家治理的重要贡献,以及她去世后人们期待继承遗志的心情。“心知死诸葛,终不羡曹蜍”以诸葛亮和曹蜍的典故,表明即使面对死亡,温公的精神和智慧仍令人景仰,无人能及。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既赞扬了温公的德行和智慧,又表达了对她的深深哀思,展现了诗人对逝者的崇高敬意。

收录诗词(750)

陈师道(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诗人。一字无己,汉族。元祐初苏轼等荐其文行,起为徐州教授,历仕太学博士、颖州教授、秘书省正字。一生安贫乐道,闭门苦吟,有“闭门觅句陈无己”之称。为苏门六君子之一,江西诗派重要作家。亦能词,其词风格与诗相近,以拗峭惊警见长。但其诗、词存在着内容狭窄、词意艰涩之病。著有《后山先生集》,词有《后山词》

  • 字:履常
  • 号:后山居士
  • 籍贯:彭城(今江苏徐州)
  • 生卒年:1053~1102

相关古诗词

丞相温公挽词三首(其一)

恭默思良弼,诗书正百工。

事多违谢傅,天遽夺杨公。

一代风流尽,三师礼数崇。

若无天下议,美恶并成空。

形式: 古风 押[东]韵

再到钱塘呈会宗伯益

负笈重来感旧游,流年衰鬓两经秋。

湖山依旧浑相识,风月愁人不自由。

尚有故交重冷榻,可堪归梦到沧洲。

谁怜壮志空凋落,百鍊金为绕指柔。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再和寇十一二首(其一)

南山楼观插穹苍,林杪青灯出上方。

形胜自如诸老逝,功名随尽二流长。

马游从昔哀吾老,王粲当年赋异乡。

少日幻心今净尽,多生绮语未全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再和寇十一二首(其二)

与世相违孰自量,资身无策漫多方。

逢场作戏真呈拙,误笔成蝇岂所长。

名字不归青史笔,形容终老白云乡。

可须五斗轻千里,赖有斯人未肯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