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鲁望同游北禅院

戚历杉阴入草堂,老僧相见似相忘。

吟多几转莲花漏,坐久重焚柏子香。

鱼惯斋时分净食,鸽能闲处傍禅床。

云林满眼空羁滞,欲对弥天却自伤。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翻译

穿过杉树阴凉来到草堂,老僧相见仿佛已忘记过往。
吟诵声中,莲花漏滴声转过几圈,静坐许久,柏子香再次点燃。
鱼儿在斋戒时分享用清净的食物,鸽子在禅床旁悠闲地栖息。
满眼的云林美景却让我感到束缚,想要面对广阔的天空,却又自我感伤。

注释

戚历:形容心情沉重或经历沧桑。
杉阴:杉树下的阴凉。
草堂:简朴的居所。
老僧:年长的僧人。
似相忘:仿佛忘记了彼此。
莲花漏:以莲花装饰的计时器。
柏子香:柏树籽制成的香料。
鱼惯:习惯于。
斋时:僧人的斋戒时间。
净食:清净的食物。
禅床:僧人打坐的地方。
云林:云雾缭绕的树林。
羁滞:停滞不前,拘束。
弥天:无边无际的天空。
自伤:自我感伤。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佛寺生活图景。"戚历杉阴入草堂",开篇便设定了一个幽深清凉的环境,杉树的影子似乎在随风轻拂过草堂,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老僧相见似相忘"则透露出诗人与寺中老僧之间淡然的交往,他们彼此相见,却又仿佛已经忘记了世间的纷扰。

接下来的"吟多几转莲花漏,坐久重焚柏子香"展示了时间在这里流逝的特有方式。吟诗、观赏莲花形状的水漏,都是对时间流逝的一种体验。而重复焚烧柏树制成的香料,则是为了保持一种禅定的心境。

"鱼惯斋时分净食,鸽能闲处傍禅床"这两句描写了寺中僧人的日常生活。鱼形状的斋钟报时,提醒着人们按时进食,而鸽鸟在禅房旁边悠闲地栖息,显现出一种与世无争的宁静。

最后,"云林满眼空羁滞,欲对弥天却自伤"则表达了诗人面对自然景观时的心境。云雾缭绕于林间,让人感觉到一种心灵上的困顿和迷茫,但当想要倾诉这份感慨给天空时,却又感到一阵心痛,因为这种情感似乎无处安放。

整首诗通过对寺院生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超脱尘世、追求内心平静的向往。

收录诗词(427)

皮日休(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逸少,生于公元834至839年间,卒于公元902年以后。曾居住在鹿门山,自号鹿门子,又号间气布衣、醉吟先生。晚唐文学家、散文家,与陆龟蒙齐名,世称"皮陆"。今湖北天门人(《北梦琐言》),汉族。在唐时历任苏州军事判官(《吴越备史》)、著作佐郎、太常博士、毗陵副使。后参加黄巢起义,或言“陷巢贼中”(《唐才子传》),任翰林学士,起义失败后不知所踪。诗文兼有奇朴二态,且多为同情民间疾苦之作。《新唐书·艺文志》录有《集》、《皮子》、《皮氏鹿门家钞》多部

  • 字:袭美
  • 生卒年:867

相关古诗词

奉和鲁望怀杨台文杨鼎文二秀才

羊昙留我昔经春,各以篇章斗五云。

宾草每容闲处见,击琴多任醉中闻。

钓前青翰交加倚,醉后红鱼取次分。

为说风标曾入梦,上仙初著翠霞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奉和鲁望春雨即事次韵

织恨凝愁映鸟飞,半旬飘洒掩韶晖。

山容洗得如烟瘦,地脉流来似乳肥。

野客正闲移竹远,幽人多病探花稀。

何年细湿华阳道,两乘巾车相并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奉和鲁望看压新醅

一箦松花细有声,旋将渠碗撇寒清。

秦吴只恐篘来近,刘项真能酿得平。

酒德有神多客颂,醉乡无货没人争。

五湖烟水郎山月,合向樽前问底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奉和鲁望秋赋有期次韵

十载江湖尽是闲,客儿诗句满人间。

郡侯闻誉亲邀得,乡老知名不放还。

应带瓦花经汴水,更携云实出包山。

太微宫里环冈树,无限瑶枝待尔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