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鲁望春雨即事次韵

织恨凝愁映鸟飞,半旬飘洒掩韶晖。

山容洗得如烟瘦,地脉流来似乳肥。

野客正闲移竹远,幽人多病探花稀。

何年细湿华阳道,两乘巾车相并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翻译

织女的愁绪凝结成霜,映照着鸟儿飞翔,半个月的飘落遮蔽了春光。
山色经过雨水洗涤,显得更加清瘦如烟;地下的脉络仿佛涌动着滋养万物的乳汁般丰盈。
野外的游客悠闲地移动竹林,隐士因病体虚弱,赏花的人也变得稀少。
不知哪一年,细雨润湿了通往华阳的道路,两辆布满尘埃的巾车并排行驶,一同归去。

注释

织恨凝愁:织女的忧愁凝聚成霜。
映鸟飞:照亮了鸟儿飞翔的路径。
半旬:半个月。
韶晖:明媚的春光。
山容洗得:山色经过清洗。
如烟瘦:清瘦如烟。
地脉流来:地下脉络涌动。
似乳肥:像乳汁般丰盈。
野客:野外的游客。
闲移竹远:悠闲地移动竹子。
幽人:隐士。
探花稀:赏花的人稀少。
何年:哪一年。
细湿:细雨湿润。
华阳道:华阳的道路。
两乘巾车:两辆巾车。
相并归:并排行驶归去。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皮日休的作品,名为《奉和鲁望春雨即事次韵》。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的情感变化和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

"织恨凝愁映鸟飞,半旬飘洒掩韶晖。"

这两句通过织女的悲伤、鸟儿的自由飞翔,以及春雨连绵而又不久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人事变迁的感慨。"半旬"指的是短暂的时间,而"飘洒"形容春雨细腻且持续,但最终会过去,隐去了昔日的辉煌。

"山容洗得如烟瘦,地脉流来似乳肥。"

这里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赞美与向往。"山容"指的是山的轮廓,而"洗得如烟瘦"则是形容雨后的山峦变得更加清新脱俗;"地脉流来似乳肥"则用水流滋润大地,像奶汁一样丰腴的景象,描绘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色。

"野客正闲移竹远,幽人多病探花稀。"

这两句诗表达了不同人的生活状态和心境。"野客"指的是在田野间游荡的人,他们悠然自得地移动到竹林深处;而"幽人"则是居住在深山之中的人,他们因多病而少有探访花草的机会。

"何年细湿华阳道,两乘巾车相并归。"

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期待与追忆。"何年"表达的是对往昔美好记忆的追问,而"细湿华阳道"则是描绘出雨后小路湿润而温柔的景象;"两乘巾车相并归"则是描述两个车队并行同归的情景,透露出诗人对团聚和美好时光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春天的细雨、自然景物的变迁以及人的情感起伏,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观察与思考,同时也流露出了一种淡淡的怀旧之情。

收录诗词(427)

皮日休(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逸少,生于公元834至839年间,卒于公元902年以后。曾居住在鹿门山,自号鹿门子,又号间气布衣、醉吟先生。晚唐文学家、散文家,与陆龟蒙齐名,世称"皮陆"。今湖北天门人(《北梦琐言》),汉族。在唐时历任苏州军事判官(《吴越备史》)、著作佐郎、太常博士、毗陵副使。后参加黄巢起义,或言“陷巢贼中”(《唐才子传》),任翰林学士,起义失败后不知所踪。诗文兼有奇朴二态,且多为同情民间疾苦之作。《新唐书·艺文志》录有《集》、《皮子》、《皮氏鹿门家钞》多部

  • 字:袭美
  • 生卒年:867

相关古诗词

奉和鲁望看压新醅

一箦松花细有声,旋将渠碗撇寒清。

秦吴只恐篘来近,刘项真能酿得平。

酒德有神多客颂,醉乡无货没人争。

五湖烟水郎山月,合向樽前问底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奉和鲁望秋赋有期次韵

十载江湖尽是闲,客儿诗句满人间。

郡侯闻誉亲邀得,乡老知名不放还。

应带瓦花经汴水,更携云实出包山。

太微宫里环冈树,无限瑶枝待尔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奉和鲁望徐方平后闻赦次韵

金鸡烟外上临轩,紫诰新垂作解恩。

涿鹿未销初败血,新安顿雪已坑魂。

空林叶尽蝗来郡,腐骨花生战后村。

未遣蒲车问幽隐,共君应老抱桐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奉和鲁望病中秋怀次韵

贫病于君亦太兼,才高应亦被天嫌。

因分鹤料家资减,为置僧餐口数添。

静里改诗空凭几,寒中注易不开帘。

清词一一侵真宰,甘取穷愁不用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盐]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