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腹

昔有学道人,语我护生理。

未饥必先食,未饱必先止。

自从乞食来,往往饱欲死。

非惟口腹贪,得饱良不易。

所以两岁前,腹病繇此起。

因循直至今,祸延犹未已。

乃悟人世间,满足神所忌。

一切毋令尽,灾患胡由致。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名为《病腹》,是明代僧人释函可所作。诗中以一个学道人的故事开篇,引出对“护生理”的探讨。通过描述这位学道人在饮食上的过度贪求,最终导致身体不适乃至疾病的故事,诗人表达了对满足欲望、贪图享受可能导致灾祸的深刻反思。

诗中的“昔有学道人”一句,点明了故事的背景,暗示了主人公追求精神层面的修炼。接着,“未饥必先食,未饱必先止”两句,揭示了主人公在饮食上的不节制,即使还未感到饥饿或饱足,也强迫自己进食,这种行为看似违背了自然规律,实则反映了人性中对欲望的盲目追求。

“自从乞食来,往往饱欲死”一句,进一步描绘了主人公因过度饮食而遭受的痛苦,甚至在饱食后几乎要丧命。这不仅是对身体健康的警告,也是对心灵深处贪婪本性的批判。诗人通过这一形象的描绘,强调了欲望与健康之间的矛盾关系。

“非惟口腹贪,得饱良不易”指出,不仅仅是物质上的贪欲,得到满足也并非易事,暗含了人生追求的艰难与复杂性。接下来,“所以两岁前,腹病繇此起。因循直至今,祸延犹未已”四句,将故事的时间线拉长,从幼年到成年,持续地描绘了主人公因贪食而导致的腹病,以及这种不良习惯如何延续至今,成为难以摆脱的祸根。

最后,“乃悟人世间,满足神所忌。一切毋令尽,灾患胡由致”两句,总结了诗的主题思想。诗人通过这个故事,传达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在人世间,过度的满足和欲望是神明所忌讳的,一切不应追求至极,否则灾祸便会随之而来。这不仅是对个人行为的警示,也是对社会现象的一种反思,提醒人们在追求幸福与满足的同时,应保持适度,避免陷入贪婪与欲望的陷阱。

综上所述,《病腹》一诗通过寓言的形式,巧妙地融合了哲学思考与道德教诲,不仅展现了诗人对人性弱点的洞察,也传递了对生活智慧的深刻理解。

收录诗词(1490)

释函可(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黄熟香

黄熟可怜香,厥产在吾里。

土人呼马牙,血结色微紫。

其次即乌云,其次即马尾。

采择名女儿,纤纤勒玉指。

乾白净削除,细碎盈筐篚。

江南竞崇之,曰此胜沉水。

沉水比佳人,此比隐君子。

芳烈虽不如,甜静斯为贵。

豪达徇其名,贾人徇其利。

遂使黄熟香,氤氲满天地。

我来大漠中,永谢芝兰气。

何人遗此香,再拜泪及趾。

感别已经时,天外逢知己。

非惟臭味投,恭敬桑与梓。

形式: 古风

示定原

卓哉子之师,见予心罔二。

一笑割平生,萧然释重累。

命汝从予游,衣履常不匮。

愿汝作乔松,愿汝齐无畏。

汝归必瞋喝,恐汝学业坠。

师死殊铮铮,汝生宁愦愦。

我能亮汝心,见我多含泪。

汝行不自繇,汝志不自遂。

所以咫尺隔,经月复经岁。

我实愧汝师,汝颜不须愧。

饮啄匪自今,兹事况其最。

勿笑修福人,修福良足贵。

形式: 古风

示诸子

我头久已白,我齿久已坠。

我耳近复聋,我目近复瞆。

我腹不耐餐,况复寒伤肺。

馀生过十年,安得长汝俟。

今日复来日,今岁复来岁。

少壮亦已亡,老病谁复在。

好日信无多,良遇安能再。

古圣喻为山,进止存一篑。

勿以将成堕,勿以初心委。

勿以愚自甘,勿以智自废。

人世何足云,死生事乃大。

若不早自决,后来谁汝代。

我生亦平平,我死汝必悔。

汝命金石坚,汝缘胡可恃。

努力复努力,勿更须臾待。

阖眼即他生,他生未必会。

形式: 古风

令言龙翠二子礼辞有感

云生必在山,风吹云不住。

鸟栖必在林,枝摇鸟亦去。

人生云与鸟,安得长相聚。

汝去我尚留,我愧不如汝。

去留匪自繇,感此泪如注。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