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黄鹤楼

《梅花》声散笛悠悠,笛歇花残独上楼。

天远树连云梦晓,月明人隔洞庭秋。

千年事业英雄泪,万里烟波旅客愁。

我识蓬莱今有路,好随黄鹤御风游。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鉴赏

这首诗名为《梅花》,作者是清代诗人易宏。诗中以笛声和梅花为引子,描绘了主人公在夜晚登上高楼的场景。"声散笛悠悠,笛歇花残独上楼",形象地展现了笛声消散后,梅花凋零,诗人孤独登楼的画面,透露出淡淡的哀愁。

接下来的两句"天远树连云梦晓,月明人隔洞庭秋",通过描绘天边的云树和明亮的月色,以及遥远的洞庭湖秋景,营造出一种空旷寂寥的意境,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远方的思念。

"千年事业英雄泪,万里烟波旅客愁",诗人将个人的情感升华到历史与人生的感慨,表达了英雄们的艰辛与漂泊者的愁苦,寓言深远。

最后,诗人笔锋一转,表达出对仙境蓬莱的认识和向往:"我识蓬莱今有路,好随黄鹤御风游",希望跟随黄鹤飞翔,寓意超脱尘世,寻求心灵的归宿。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优美,富有哲理。

收录诗词(3)

易宏(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登潇湘烟雨楼

潇湘合浦在零陵,千里奔流注洞庭。

三户人烟迷野黑,九疑山色渡江青。

云行岭上空朝暮,瑟鼓波中自窅冥。

故国愁心遥有寄,好随明月照柴扃。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

舟泊芜湖月夜闻江上吟云野月吊魂夜夜愁霜轮寂静远天秋谁怜独照孤臣泪洒向寒涛万里流吟罢悄然无人盖鬼作也感赋一绝以吊之

南朝事业已全非,战罢当年染血衣。

千古不消亡国恨,江涛长挟旅魂飞。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微]韵

甲申纪乱

昔见杜甫诗,多纪乱离事。

感怀杂悲凄,令人减幽思。

窃谓言者过,岂其遂如是。

及我遭兵戎,抢攘尽奇致。

犹觉杜诗略,十不及三四。

请为杜拾遗,再补十之二。

有诗不忍尽,恐为仁者忌。

初闻鼓鼙喧,避难若尝试。

尽曰偶然尔,须臾即平治,岂知天未厌,烽火日已炽。

贼多请益兵,兵多适增厉。

兵去贼复来,贼来兵不至。

兵括贼所遗,贼享兵之利。

如其吝不与,肝脑悉涂地。

纷纷弃家逃,只期少所累。

伯道庆无儿,向平憾有嗣。

国色委菜佣,黄金归溷厕。

入山恐不深,愈深愈多崇。

内有绿林豪,外有黄巾辈。

表里俱受攻,伤腹更伤背。

又虑官兵入,壶浆多所费。

贼心犹易厌,兵志更难遂。

乱世遇雈苻,其道利用讳。

可怜山中人,刻刻友魑魅。

饥寒死素封,忧愁老童稚。

人生贵逢时,世瑞人即瑞。

既为乱世民,蜉蝣即同类。

难民徒纷纷,天道胡可避。

形式: 古风

军兴三异歌为督师李邺园先生作

年来世事如狂澜,谭文容易谭兵难。

儒臣动云娴武略,一夫攘臂心先寒。

武定先生文进士,平时不喜谈戎事。

立朝功业尽文章,诵读无惭酬所志。

一旦宣威拥节旄,到时贼炽民啼号。

八闽禹甸无留土,三浙人心若沸潮。

先生单骑临危地,昼夜披坚躬执锐。

车辙经过险路平,螳螂齑粉无完臂。

砥柱东南杖一身,金瓯不损天难坠。

试问中原亿万家,阿谁不赖屏藩蔽?

我游吴越泛钱塘,纵观鱼丽瞻烽燧。

所见纷纷异所闻,逢人屈指陈三异。

一异危疆反太平,眼观战斗心无惊。

民心恃有一人在,由他风鹤生疑兵。

二异军兴不加派,鼓腹依然清世界。

不似他邦物力穷,稻粱输尽余稊稗。

三异焦心人不老,更比当年颜色好。

轻裘叔子不知寒,善饭廉颇终日饱。

问公何以得如斯,答云利害非吾知。

委贽便将身许国,捐躯何待出兵时。

尝胆拟将仇作馔,茹荼自觉甘如饴。

壮哉此语真难得,义声流自忠肝出。

天下安危系一人,公肥不虑封疆瘠。

弹指仙霞入内庭,闽山荡尽无遗窟。

滇黔楚蜀尽来归,不问而知功第一。

但祝分茅不离兹,凭公世守江南北。

千载重生郭令公,床头叠满儿孙笏。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