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两窦涓涓泻,无何后却前。
谁能来酌饮,回意学相先。
这首诗描绘了泉水潺潺流动的自然景象,以及水道曲折变化的动态美。"两窦涓涓泻,无何后却前",生动地展现了泉水从两个洞穴中缓缓流出,随后又似乎在变换方向的情景,充满了自然界的生机与活力。"谁能来酌饮,回意学相先",则赋予了这一场景以哲思,仿佛在邀请读者或过客前来品饮这清冽之水,同时以水的流动寓意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轮回,引人深思。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将自然景观与哲学思考巧妙结合,展现出诗人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和对生命意义的探索。
不详
公元一〇三三年至一一一〇五年。生于宋仁宗明道二年,卒于徽宗崇宁四年,年七十三岁。工诗文。除知袁州萍乡系。历福建转连判官,主客郎中。出为变路提刑。建中靖国初,(公元一一〇一年)除知明州丐宫祠,以左朝议大夫提举洞霄宫,卒。骧著有文集十八卷,赋二十卷,均《宋史艺文志》并传于世
云木气氤氲,风光日日新。
丰谣随五马,来此听班春。
凿渠疏白石,绕槛走清泉。
不为流觞醉,来当涤万缘。
晋王曾此隐,释子住何年。
泉石无今古,图经有后先。
有意寻幽胜,跻攀固所怀。
如今岭路稳,鞍马不须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