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远人.捣衣

江树昏黄江月白。无限凄凉色。

千重有恨,千声哀怨,搅乱远游客。

身上征衣宽共窄。费尽闺中力。

溪上青砧,山头别路,都化望夫石。

形式:

鉴赏

这首《思远人·捣衣》描绘了一幅充满情感与哀愁的画面。诗人以“江树昏黄江月白”开篇,巧妙地运用了色彩对比,黄昏时分的江树与明亮的江月形成鲜明对比,营造出一种既静谧又略带凄凉的氛围。接着,“无限凄凉色”一句直接点明了这种情感基调,为整首词定下了哀婉的调子。

“千重有恨,千声哀怨,搅乱远游客。”这几句进一步深化了情感的表达,将主人公内心的复杂情绪与外界环境融为一体,使得读者仿佛能感受到那无尽的思念与哀愁,它们如同潮水般涌来,搅扰着远方旅行者的思绪。

“身上征衣宽共窄。费尽闺中力。”这里通过对比征衣的宽与窄,以及闺中人所付出的努力,形象地展现了战争或远离家乡的背景下,女性对亲人的深深挂念和无尽的担忧。这种情感的细腻描绘,让读者能够深刻体会到战争或离别给家庭带来的痛苦与牺牲。

最后,“溪上青砧,山头别路,都化望夫石。”这一句将自然景观与情感相融合,溪边的青砧(捣衣石)和山头的别路,都成为了思念的象征,最终化为了望夫石,寓意着对远方亲人的长久等待与期盼。整个画面充满了深沉的情感,让人不禁为之动容。

综上所述,《思远人·捣衣》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成功地表达了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个人情感与社会情感,展现了中国古典诗词中特有的哀婉之美和深邃的人文关怀。

收录诗词(29)

饶芝祥(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光绪十一年(1885) 贡生,不久中举人,十五年考授内阁中书。二十年成进士,选授编修。二十六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芝祥随光绪帝和慈禧太后逃至西安。宣统三年(1911) 四川爆发保路风潮,芝祥上疏请撤总督赵尔丰,但未被采纳,后调任贵州铜仁知府。赴任途中,辛亥革命爆发。次年,抑郁病逝于南昌

  • 号:占斋
  • 籍贯:江西南城县
  • 生卒年:1861一1912

相关古诗词

桂枝香.折桂

霜华如雪。更几阵西风,一钩新月。

半臂双翅,转过小廊步屧。

秋千架外清芬馥,但只见、青枝碧叶。

多应天上吴■,斧后飘来金屑。待卜取、檀奴慧业。

却纤纤玉笋,高枝都折。留伴妆台,准当泥金小帖。

蟾宫况有登科记,望玉宇、仰高自切。

算来只有,杜翁佳句,供人閒说。

形式:

高山流水.弹琴

刺桐花外雨丝丝。正湘纹、午梦惊回。睡起泪沾衣。

芳情不遣人知。慵料理、酒斝茶卮。

拍幽恨惟有,膝横玉柱,手按金徽。

况卓娘薄命,新谱白头词。堪悲。

相亲不相见,凭腕下、写出相思。征棹已迟迟。

鱼腹书尚依稀。最凄凉、鹊别鸾离。

从此后羡煞,秦家箫玉,彩凤双飞。

空思量昔日,同启锦囊时。

形式:

菩萨鬘

踏青初到红桥畔。晴空千缕游丝乱。纤手摘桃花。

弓鞋一晌斜。强将春抱住。春住人还去。

蓦见蝶双飞。芳情又为伊。

形式:

满江红

悲愤填膺,向谁洒、一腔热血。

正仓卒、变起红巾,金瓯瓦裂。

铁骑朝冲津海雾,铜驼夜泣燕山月。

奈白云、南望有慈亲,头如雪。身世感,徒呜咽。

君父耻,无终绝。算烟尘苍莽,几人奇节。

脚里麻鞋冰雪骤,眼中羽檄昕宵别。

望定盟、早慰两宫心,还金阙。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