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归呈元度

此生文字送分阴,羁旅无材发噤吟。

鬓底星星侵晚色,胸中落落负初心。

端知坐索长安米,那复能弹单父琴。

投老襄阳真自弃,蹇驴东去乱云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翻译

这一生都在用文字消磨时光,漂泊之人无才只能低声吟唱。
鬓边的白发渐染暮色,心中却仍怀有未能实现的初衷。
深知自己只是为长安的温饱而忙碌,哪里还能像昔日那样弹奏单父的琴曲。
在衰老的晚年,我选择自我放逐于襄阳,骑着跛驴深入乱云深处。

注释

此生:一生。
文字:文字。
送分阴:消磨时光。
羁旅:漂泊。
无材:无才。
发噤吟:低声吟唱。
鬓底:鬓边。
星星:白发。
侵晚色:渐染暮色。
胸中:心中。
落落:未能实现。
负初心:违背初衷。
端知:深知。
坐索:为……忙碌。
长安米:长安的温饱。
那复:哪里还。
能弹:能弹奏。
单父琴:单父的琴曲。
投老:在衰老的晚年。
襄阳:襄阳。
真自弃:自我放逐。
蹇驴:跛驴。
东去:向东。
乱云深:乱云深处。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位羁旅之人的哀愁心境。"文字送分阴"表明诗人对文学的追求与日益凋零的时光形成鲜明对比,内心充满了无奈和悲凉。"鬓底星星侵晚色"则是用自然景象来衬托诗人的暮年之感,头发斑白,如同天边渐渐露出的星辰一般。

"胸中落落负初心"显示出诗人对于过往的执着和现在的无力回天。尽管内心仍然怀有当年的抱负,但现实却让他只能徒留沉重的心情。"端知坐索长安米"一句,通过对米食的关注,反映了诗人生活上的困顿和对物质生活的不易。

至于"那复能弹单父琴",则是表达了诗人对于艺术创作的无力感。单父琴是一种古代乐器,这里的"弹"字暗示着曾经的才华与现在的衰退形成强烈对比。

最后两句"投老襄阳真自弃,蹇驴东去乱云深"则是诗人对于自己晚年命运的无奈接受。"投老"意味着年岁已高,"襄阳"作为地名,在这里象征着归隐之地。"自弃"表明了对个人抱负的放弃。而"蹇驴东去乱云深"则是通过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诗人在人生的暮年,骑着蹇驴(走路不稳的老马),行进于迷雾般的未来之中,这里的"乱云深"也许暗示了生活的复杂与未知。

整首诗通过对个人命运的沉思,以及对于文学、艺术创作能力衰退的感慨,展现了一位知识分子在社会变迁中的无奈与自我放弃。

收录诗词(483)

毛滂(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北宋词人。生于“天下文宗儒师”世家。父维瞻、伯维藩、叔维甫皆为进士。他自幼酷爱诗文词赋,北宋元丰二年(1079),与西安(今浙江衢州)赵英结为伉俪。诗词被时人评为“豪放恣肆”,“自成一家”。元祐四年(1089)所作《惜分飞·富阳僧舍代作别语》小词结尾“今夜山深处,断魂分付潮回去”,南宋周辉认为含蓄情醇“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有《东堂集》十卷和《东堂词》一卷传世

  • 字:泽民
  • 籍贯:衢州江山石门(今浙江衢州)
  • 生卒年:1056——?约1124

相关古诗词

东堂独坐怀琳老二首(其一)

闻道年来多掩关,高情定满渺瀰间。

秋风不怕清难忍,晓日应分暖伴閒。

欲唤扁舟弄云水,已疑小阁厌溪山。

东堂枉把归来赋,惭愧寒空倦翮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仙居寺

潇洒仙居院,楼台烟霭中。

夜泉清浸月,午铎冷摇风。

转目已成昨,累名俱是空。

一尊林下醉,此兴与谁同。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代人和孟羽

东野多穷辄自鸣,半生云水共将迎。

朝廷纤悉收遗老,笔势巉岩压后生。

天上恩袍新草色,道傍诗句古钟声。

出秦壮思磨锋锷,欲破刘郎五字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代人和御制上巳锡宴诗(其一)

赐禊追三日,闻莺啭万年。

恩深重湛露,气暖入非烟。

睿作端知圣,清尊不翅贤。

眼明惊既醉,奎彩下云天。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