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家夜宴喜雪戏赠主人

风头向夜利如刀,赖此温炉软锦袍。

桑落气薰珠翠暖,柘枝声引管弦高。

酒钩送盏推莲子,烛泪黏盘垒蒲萄。

不醉遣侬争散得,门前雪片似鹅毛。

形式: 古风 押[豪]韵

翻译

寒风夜晚刺骨如刀割,幸亏有这温暖的炉火和柔软的锦袍。
桑叶的气息弥漫在珠翠之间,带来暖意,柘枝舞曲的音乐引领着管弦乐声高昂。
酒杯像莲花般推来送去,烛泪粘在盘上堆积如葡萄。
如果不醉,怎能尽早散去,门外的雪花飘落,如同鹅毛一般密集。

注释

风头:指寒风的强度。
赖:依赖,幸亏。
温炉:温暖的炉火。
桑落气:桑叶散发的香气。
珠翠:形容女子的首饰。
柘枝:古代的一种舞蹈。
酒钩:酒杯的托盘。
推莲子:形象地描述传递酒杯的动作。
烛泪:蜡烛燃烧滴下的固体。
遣侬:让我。
散得:散场,结束。
门前雪片:门前飘落的雪花。
鹅毛:比喻雪花,形容雪大。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个寒冷冬夜的温馨场景,诗人借助屋内的温暖与外界的雪花,抒发了一种对生活的满足和喜悦。首句"风头向夜利如刀"刻画出严冬之夜,狂风凛凛,如同利刃般切割着夜空;而"赖此温炉软锦袍"则是诗人依偎于温暖的火炉和舒适的衣物,感受到了避寒的惬意。

接着"桑落气薰珠翠暖"中的"桑落"可能指的是窗外的雪花纷飞,而"柘枝声引管弦高"则是室内有人在弹奏乐器,声音悠扬,似乎与外面的雪花相呼应。"酒钩送盏推莲子"表达了宴席上酒水流通、食物丰盛的景象,而"烛泪黏盘垒蒲萄"则形容了灯光下美味佳肴摆放得犹如堆积的宝石一般,令人垂涎。

最后两句"不醉遣侬争散得,门前雪片似鹅毛"展示了一种宴席上的和谐与快乐。诗人似乎并不追求酒醉,而是享受着这份宁静与温馨。而"门前雪片似鹅毛"则将外面的雪花比喻为轻柔的鹅毛,增添了一种细腻而和谐的氛围。

整首诗通过对比屋内外的温暖与寒冷,展现了诗人对于生活中小确幸的珍惜与享受。

收录诗词(2943)

白居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字:乐天
  • 号:香山居士
  • 生卒年:772年-846年

相关古诗词

招东邻

小榼二升酒,新簟六尺床。

能来夜话否,池畔欲秋凉。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放鱼

晓日提竹篮,家僮买春蔬。

青青芹蕨下,叠卧双白鱼。

无声但呀呀,以气相喣濡。

倾篮写地上,拨剌长尺馀。

岂唯刀机忧,坐见蝼蚁图。

脱泉虽已久,得水犹可苏。

放之小池中,且用救乾枯。

水小池窄狭,动尾触四隅。

一时幸苟活,久远将何如。

怜其不得所,移放于南湖。

南湖连西江,好去勿踟蹰。

施恩即望报,吾非斯人徒。

不须泥沙底,辛苦觅明珠。

形式: 古风

放旅雁

九江十年冬大雪,江水生冰树枝折。

百鸟无食东西飞,中有旅雁声最饥。

雪中啄草冰上宿,翅冷腾空飞动迟。

江童持网捕将去,手携入市生卖之。

我本北人今谴谪,人鸟虽殊同是客。

见此客鸟伤客人,赎汝放汝飞入云。

雁雁汝飞向何处,第一莫飞西北去。

淮西有贼讨未平,百万甲兵久屯聚。

官军贼军相守老,食尽兵穷将及汝。

健儿饥饿射汝吃,拔汝翅翎为箭羽。

形式: 古风

放鹰

十月鹰出笼,草枯雉兔肥。

下韝随指顾,百掷无一遗。

鹰翅疾如风,鹰爪利如锥。

本为鸟所设,今为人所资。

孰能使之然,有术甚易知。

取其向背性,制在饥饱时。

不可使长饱,不可使长饥。

饥则力不足,饱则背人飞。

乘饥纵搏击,未饱须絷维。

所以爪翅功,而人坐收之。

圣明驭英雄,其术亦如斯。

鄙语不可弃,吾闻诸猎师。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