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旅雁

九江十年冬大雪,江水生冰树枝折。

百鸟无食东西飞,中有旅雁声最饥。

雪中啄草冰上宿,翅冷腾空飞动迟。

江童持网捕将去,手携入市生卖之。

我本北人今谴谪,人鸟虽殊同是客。

见此客鸟伤客人,赎汝放汝飞入云。

雁雁汝飞向何处,第一莫飞西北去。

淮西有贼讨未平,百万甲兵久屯聚。

官军贼军相守老,食尽兵穷将及汝。

健儿饥饿射汝吃,拔汝翅翎为箭羽。

形式: 古风

翻译

九江的十年冬天降下大雪,江面结冰树枝断裂。
众多鸟类无处觅食四处飞翔,其中有一只旅雁叫声最为凄厉。
它在雪地里啄食草根,在冰上栖息,翅膀冻僵起飞缓慢。
江边的孩子们持网捕捉你,将你带入市场售卖。
我本是北方人,如今被贬至此,人与鸟虽然不同,但都是异乡客。
看到这只客鸟,感同身受你的遭遇,我赎你出来,放你飞回云间。
大雁啊大雁,你要飞向何方,第一不要飞往西北。
淮西有战事尚未平息,百万军队长久驻扎。
官兵与贼寇相持不下,粮食耗尽,困苦至极,他们可能会对你下手。
强壮的士兵饥饿时会射杀你,拔下你的羽毛做箭羽。

注释

九江:古代地名,位于长江南岸。
十年:这里表示一个较长的时间段,不一定指具体十年。
旅雁:离群独行的大雁。
淮西:古地名,大致在今安徽省淮河以西地区。
贼:这里指叛军或敌人。
甲兵:披甲的士兵,指军队。
屯聚:聚集,驻扎。
食尽兵穷:粮食用尽,兵士陷入困境。
健儿:指勇猛的士兵。
翅翎:鸟的翅膀和羽毛。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罕见的大雪,江水结冰、树枝折断的景象,以及在这样的严酷天气中,一群旅雁因找不到食物而发出饥饿的叫声。诗人通过描述这些旅雁的困境,反映出自己作为客人的孤独与哀伤。

诗中的“九江十年冬大雪”开篇即刻画出一个极端天气的情景,而“百鸟无食东西飞”则凸显了生存的艰难。旅雁在这样的环境中不仅啄食草地,甚至宿在冰上,这种求生的挣扎感人心弦。

而“江童持网捕将去,手携入市生卖之”一句,则揭示了人与自然的对立,以及人类对弱者的剥削。诗人的同情心和正义感在此得到了体现。

最后,“雁雁汝飞向何处,第一莫飞西北去”一段,通过告诫旅雁不要飞往战乱频发的地区,传达了对战争的厌恶以及对生命安全的关怀。诗中所表达的情感是深刻且复杂的,不仅仅是在写景,还在于抒情和议论。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大雪、旅雁和饥饿的描绘,展现了一个充满同情与智慧的声音,同时也反映出时代的动荡不安。

收录诗词(2943)

白居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字:乐天
  • 号:香山居士
  • 生卒年:772年-846年

相关古诗词

放鹰

十月鹰出笼,草枯雉兔肥。

下韝随指顾,百掷无一遗。

鹰翅疾如风,鹰爪利如锥。

本为鸟所设,今为人所资。

孰能使之然,有术甚易知。

取其向背性,制在饥饱时。

不可使长饱,不可使长饥。

饥则力不足,饱则背人飞。

乘饥纵搏击,未饱须絷维。

所以爪翅功,而人坐收之。

圣明驭英雄,其术亦如斯。

鄙语不可弃,吾闻诸猎师。

形式: 古风

昔与微之在朝日同蓄休退之心迨今十年沦落老人追寻前约且结后期

往子为御史,伊余忝拾遗。

皆逢盛明代,俱登清近司。

予系玉为佩,子曳绣为衣。

从容香烟下,同侍白玉墀。

朝见宠者辱,暮见安者危。

纷纷无退者,相顾令人悲。

宦情君早厌,世事我深知。

常于荣显日,已约林泉期。

况今各流落,身病齿发衰。

不作卧云计,携手欲何之。

待君女嫁后,及我官满时。

稍无骨肉累,粗有渔樵资。

岁晚青山路,白首期同归。

形式: 古风

松声

月好好独坐,双松在前轩。

西南微风来,潜入枝叶间。

萧寥发为声,半夜明月前。

寒山飒飒雨,秋琴泠泠弦。

一闻涤炎暑,再听破昏烦。

竟夕遂不寐,心体俱翛然。

南陌车马动,西邻歌吹繁。

谁知兹檐下,满耳不为喧。

形式: 古风

松斋自题

非老亦非少,年过三纪馀。

非贱亦非贵,朝登一命初。

才小分易足,心宽体长舒。

充肠皆美食,容膝即安居。

况此松斋下,一琴数帙书。

书不求甚解,琴聊以自娱。

夜直入君门,晚归卧吾庐。

形骸委顺动,方寸付空虚。

持此将过日,自然多晏如。

昏昏复默默,非智亦非愚。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