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元代谭处端所作的《瑞鹧鸪》,以修行为主题,表达了作者对内心修炼和超脱世俗的理解。首句“修行须唱落花莲”形象地比喻修行者应如莲花般洁净,不为外界纷扰所动。次句“损损闲闲任自然”强调修行过程中的淡泊与顺应自然。
第三句“日上莫谈他事短”,告诫修行者在每日修行中不应过多关注琐事,而要专注于自我提升。第四句“时中频整自心偏”则提醒人们要时常调整心态,去除杂念,保持内心的平衡。
第五、六句“休离方寸搜丹药,莫外周游觅妙玄”进一步指出,真正的修行在于内在的修炼,而非向外寻求神秘的丹药或玄妙之理。最后两句“长使灵台无一物,便成九转产胎仙”表达了修行的最高境界,即心灵纯净无杂念,达到与道合一,成为超凡入圣的仙人。
总的来说,这首诗寓言深刻,语言简洁,体现了谭处端对道教内修哲学的独到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