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达孝水墨妙绝一世为余作枯松孙枝石间老柏谢以长句

东斋归自浣花里,访我弄泉惠山趾。

随身万里只孤舟,一簪不曾著行李。

忽拈远物出袖中,乃是孔明庙前古柏阆州松。

径从平地便起立,上穿屋瓦到青穹。

老蛟脱鳞乾见骨,厥孙碧丝作须发。

石间霜皮二千尺,石似孤根根似石。

硬根瘦干未要论,叶间犹带汉唐春。

岁久亦无苔藓痕,只有雪山之雪玉垒云。

却收松柏半天里,几上捲来一张纸。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文人在惠山之麓,浣花里的归途情景。诗中“东斋归自浣花里”表明诗人从一处称为“东斋”的地方回到自己居住的浣花里,并去拜访友人。在这过程中,他观察到了惠山脚下的自然美景,尤其是山中的古柏和阆州松,这些树木被描绘得如同有生命一般。

诗人的笔触细腻,他注意到这些老树的特点,如“老蛟脱鳞乾见骨”形象地比喻了树干裸露,失去了往日的苍郁,“厥孙碧丝作须发”则描绘了古柏枝叶间长出的青苔,宛如老人的白发。这些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深刻观察和感悟。

“石间霜皮二千尺,石似孤根根似石。”这一句则描写了山中古树与岩石之间的关系,两者仿佛难以区分,融为一体。接着,“硬根瘦干未要论,叶间犹带汉唐春”表达了即便是枯萎的枝条,也依然保留着历史的痕迹和生机。

“岁久亦无苔藓痕,只有雪山之雪玉垒云。”这句话强调了时间流逝,古树未曾被苔藓覆盖,却在雪中显现出如玉般纯洁的美丽。最后,“却收松柏半天里,几上捲来一张纸”则是诗人将这些自然景象融入画作之中,通过书写与绘画记录下这份美好。

整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的艺术才华,也透露出他对大自然的深厚情感和对历史文化传承的独到理解。

收录诗词(4294)

杨万里(宋)

成就

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经历

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 字:廷秀
  • 号:诚斋
  • 籍贯: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
  • 生卒年: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

相关古诗词

胡季亨赠集句古风效其体奉酬

秋气集南涧,清风来故人。

遗我一端绮,桃李不成春。

大句斡元造,高词媲皇坟。

百衲收寸锦,一字买堪贫。

苦恨邻里间,良觌渺无因。

今日是何朝,始闻扣柴荆。

黄菊有佳色,寒水各依痕。

且共欢此饮,重与细论文。

何以报佳惠,山中有白云。

形式: 古风

胡英彦得欧阳公二帖盖训其子仲纯叔弼之语其一公自书之其一东坡书之英彦刻石以遗朋友吾叔父春卿得一本有诗谢英彦和焉万里用其韵以简英彦

圣处眇安在,谈者一何易。

注瓦矜细巧,岑鼎丧良贵。

群儿有新舌,六学无故意。

向来孟韩息,不有欧苏继。

庸知后死者,未渠乡愿弃。

同时鸱鸦噪,并起爪觜利。

两公察膏肓,与世作姜桂。

挟山初作难,破竹忽乘势。

双明日配月,再立仁与义。

我有香一瓣,恨不生并世。

厥今圣域里,澹叟真守器。

怪来兰玉秀,渠以清白遗。

当家有学林,满腹惟典记。

人间市井言,眼底寇雠视。

独于两公帖,费此半生喜。

麝煤叩山骨,卧听丁丁美。

令我竹林老,亦复拜嘉惠。

敢云赓绝唱,颇欲与兹事。

朝来窗几爽,尽室问何瑞。

宝帖更新诗,小子汝其志。

形式: 古风

荔枝歌

粤犬吠雪非差事,粤人语冰夏虫似。

北人冰雪作生涯,冰雪一窖活一家。

帝城六月日卓午,市人如炊汗如雨。

卖冰一声隔水来,行人未吃心眼开。

甘霜甜雪如压蔗,年年窨子南山下。

去年藏冰减工夫,山鬼失守嬉西湖。

北风一夜动地恶,尽吹北冰作南雹。

飞来岭外荔枝梢,绛衣朱裳红锦包。

三危露珠冻寒泚,火伞烧林不成水。

北人藏冰天夺之,却与南人销暑气。

形式: 古风

贺必远叔四月八日洗儿

年年四月初八日,水沉汤浴黄金佛。

今年大阮当此时,真珠水洗白玉儿。

吾家英杰相间起,胄出关西老夫子。

公家宣和中大夫,大江之西推名儒。

六十年来谁继渠,愿儿长成读祖书,再起门户光乡闾。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