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孟端竹

九龙山人王孟端,风流博雅人称难。

漫胸锦绣消不得,化作万个青琅玕。

中山兔老鲛绡白,马肝香透金壶汁。

风回赤壁浪痕平,云黯苍梧雨声急。

铁钩锁金错刀邯,郸学步真儿曹大。

河一决泻千里崩,崖触处生惊涛世。

人岂识,真和假,白雪词高和应寡。

坡仙儋耳未还家,落日临风思老可。

形式: 古风

鉴赏

此诗由明代诗人张宁所作,题为《王孟端竹》,描绘了王孟端先生的风流雅致与他所钟爱的竹子之美。诗中运用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展现了竹子的形态与精神,同时也融入了对王孟端个人品格的赞美。

开篇“九龙山人王孟端,风流博雅人称难”,点出人物身份与才华,以“九龙山人”喻其高洁之志,以“风流博雅”赞其风度与学识。接着“漫胸锦绣消不得,化作万个青琅玕”,将王孟端的满腹才情比作锦绣,无法消散,最终化为无数翠绿的竹子,形象地表达了他对竹子的喜爱与推崇。

“中山兔老鲛绡白,马肝香透金壶汁”两句,通过对比手法,进一步描绘竹子的色泽与香气,中山兔的老皮象征竹子的坚韧,鲛绡般的白色则表现其清雅,而马肝的香气与金壶中的汁液相映成趣,更添竹子的诱人魅力。

“风回赤壁浪痕平,云黯苍梧雨声急”两句,运用自然景象的变换,营造出竹林中的宁静与动态之美,风回浪平象征竹林的和谐,云暗雨急则反衬出竹子的坚韧与生命力。

“铁钩锁金错刀邯,郸学步真儿曹大”两句,以铁钩、金错刀、邯郸学步等典故,比喻竹子的挺拔与学人追求卓越的精神,同时也暗示了对模仿者的讽刺。

“河一决泻千里崩,崖触处生惊涛世”描绘了竹子在自然环境中的顽强生长,即使面对洪水与峭壁,也能激发出惊涛骇浪般的生命力。

最后,“人岂识,真和假,白雪词高和应寡”表达了对真正艺术价值的追求与理解的稀缺,强调了王孟端作品的独特性和高雅性。“坡仙儋耳未还家,落日临风思老可”则是借苏轼的典故,表达了对王孟端如坡仙般才华横溢却未得归隐的感慨,以及对时光流逝、岁月静好的深沉思考。

整首诗通过对竹子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生命力与美,也寄托了对王孟端个人品格与艺术成就的赞美,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1151)

张宁(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作芳洲,明朝中期大臣。景泰五年进士,授礼科给事中。丰采甚著,与岳正齐名,英宗尝称为“我”云。成化中出知汀州,先教后刑,境内利病悉罢行之。后为大臣所忌,弃官归,公卿交荐,不起。能诗画、善书法,著有《方洲集》等

  • 号:方洲
  • 籍贯:浙江海盐
  • 生卒年:1426—1496

相关古诗词

贺李用经得子效柏梁体

古燕豪杰中朝儒,列卿柱史人间无。

廷平执法及乘舆,泗州推官夜治书。

储祥积庆久不渝,来休下瑞相昭符。

长庚孕秀腾天衢,嵩岳降神钟地区。

熊罴入梦九鹤趋,五老列曜纷前敷。

茏葱佳气蔼门闾,一片清冰出玉壶。

初傅丹山五色雏,又讶鲁国连城玙。

无乃合浦千金珠,英气烨烨声呱呱。

目光流电雪作肤,头角峙玉云拥颅。

伏犀入项四辅俱,罹计插鬓秀且疏。

金木耸贴润复纡,天庭高广顾地枢。

孤峰立笔双井腴,一水环仰中沟虚。

神采气骨画不如,断蓬为矢桑为弧。

九州四海当长驱,英物自与常人殊。

吾闻宗元谪番禺,反顾无嗣悲穷居。

又闻康节四十馀,得子尚虑贤与愚。

君今早应梁栋输,眼底复见圭章储。

前程莫问荣与枯,万事已足将何须。

便应列宴开行厨,烹龙庖凤传笙竽。

起舞蹴踏红氍毹,酒酣击碎青珊瑚。

与君旧是瀛洲徒,春风玉殿同传胪。

浮云流水南北途,故乡遇旧增欢娱。

喜来忘却尔汝呼,落笔故使璋獐诬。

听声知贵名当余,汤饼上座事属渠。

他年归来驷马车,记取堂下三槐株。

形式: 古风

松涧秋声图为婿刘希仁题

嵩高山下秋风起,万壑萧飕碧云里。

黄河之水天上来,一泻昆崙几千里。

竹炉茗熟惊涛生,春蚕食叶缲车声。

风回忽若九韶舞,箫鼓琴瑟相和鸣。

茫茫古意翻新调,里耳皇荂嗑然笑。

天地从来有正声,伶伦老去谁堪道。

形式: 古风

为刘廷器题松竹二图(其一)

荒烟满地凝稠绿,一片秋声振浮玉。

苍梧云重泣湘灵,翠袖天寒倚空谷。

西林三径闭松关,江潭游子何时还。

凤凰来仪九功叙,伶伦老去邹生閒。

形式: 古风

为刘廷器题松竹二图(其二)

严霜作衅百草黄,春红秋绿纷成荒。

穷阴不变太古色,老节直与层霄昂。

徂来天高岱宗远,万牛不见空山晚。

造化生材自有宜,行人落日生悽惋。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