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漏子(其二)流杯堂席上作

相君家,宾宴集。秋叶晓霜红湿。帘额动,水纹浮。

缬花相对流。薄霞衣,酣酒面。重抱琵琶轻按。

回画拨,抹幺弦。一声飞露蝉。

形式: 词牌: 更漏子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先的《更漏子·其二》,描绘了一场秋夜宴会的情景。诗中通过对环境和人物行为的细腻描写,传达出一种淡雅的宴席氛围和深邃的秋意。

"相君家,宾宴集。" 这两句设置了全诗的场景,是在某人的府上举行的一次夜宴,宾客们齐聚一堂。这里通过“相君家”暗示了一种亲密和私密的氛围,而“宾宴集”则展现出一种热闹非凡的社交场合。

"秋叶晓霜红湿。帘额动,水纹浮。" 这两句描绘了自然景象。秋天的叶子因晨露而显得红润湿润,而室内则是帘幕轻摇,水面波纹。这不仅仅是对环境的刻画,更是通过对比突出了室内外两个不同的世界。

"缬花相对流。薄霞衣,酣酒面。" 这两句中,“缬花”指的是窗棂上的装饰花纹,而“相对流”则可能是在描写窗外的溪水或是窗内的酒水。诗人通过这种对比,强调了宴会中的饮酒作乐,同时也透露出一丝秋意的淡淡哀愁。

"重抱琵琶轻按。回画拨,抹幺弦。" 这两句则转向室内的音乐活动。“重抱琵琶”表现了诗人对这场宴会的投入和享受,而“轻按”、“回画拨”、“抹幺弦”等动作,则描绘了一种细腻而专注的演奏状态。

"一声飞露蝉。" 最后这一句,通过对蝉鸣的描写,为这场宴会增添了一份生动和秋夜特有的氛围。蝉鸣的“一声”突显了声音在静谧夜晚中的清晰,每个字都传递着秋意的深远。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与室内活动的交织,展现了一种恬淡而不失情趣的生活态度。

收录诗词(191)

张先(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北宋时期著名的词人,曾任安陆县的知县,因此人称“张安陆”。天圣八年进士,官至尚书都官郎中。晚年退居湖杭之间。曾与梅尧臣、欧阳修、苏轼等游。善作慢词,与柳永齐名,造语工巧,曾因三处善用“影”字,世称张三影

  • 字:子野
  • 籍贯:乌程(今浙江湖州吴兴)
  • 生卒年:990-1078

相关古诗词

沁园春.寄都城赵阅道

心膂良臣,帷幄元勋,左右万几。

暂武林分阃,东南外翰,锦衣乡社,未满瓜时。

易镇梧台,宣条期岁,又西指夷桥千骑移。

珠滩上,喜甘棠翠荫,依旧春晖。须知。系国安危。

料节召、还趋浴凤池。

且代工施化,持钧播泽,置盂天下,此外何思。

素卷书名,赤松游道,飙驭云軿仙可期。

湖山美,有啼猿唳鹤,相望东归。

形式: 词牌: 沁园春

泛清苕.正月十四日与公择吴兴泛舟

绿净无痕,过晓霁清苕,镜里游人。

红柱巧,彩船稳,当筵主、秘馆词臣。

吴娃劝饮韩娥唱,竞艳容、左右皆春。

学为行雨,傍画桨,从教水溅罗裙。溪烟混月黄昏。

渐楼台上下,火影星分。

飞槛倚,斗牛近,响箫鼓、远破重云。

归轩未至千家待,掩半妆、翠箔朱门。

衣香拂面,扶醉卸簪花,满袖馀煴。

形式: 词牌: 泛青苕

系裙腰

惜霜蟾照夜云天。朦胧影、画勾阑。

人情纵是长情月,算一年年。又能得、几番圆。

欲寄西江题叶字,流不到、五亭前。

东池始有荷新绿,尚小如钱。问何日藕、几时莲。

形式: 词牌: 系裙腰

芳草渡/系裙腰(其一)

双门晓锁响朱扉。千骑拥、万人随。

风乌弄影画船移。歌时泪,和别怨,作秋悲。

寒潮小,渡淮迟。吴越路、渐天涯。宋王台上为相思。

江云下,日西尽,雁南飞。

形式: 词牌: 芳草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