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无锡夜入溪庄港口

出山犹自雨随车,到得溪桥一点无。

冷月半明云未去,垂杨成行叶全枯。

竹添东墅方清荫,人在南湖巳白须。

应是田翁喜侬至,旋吹灯火竞欢呼。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翻译

出行时雨依然跟随车马,到了溪边小桥已无雨滴。
寒冷的月亮只有一半明亮,云层仍未散去,路边垂杨只剩枯黄的叶子。
竹林在东边宅院增添清凉阴凉,我在南湖边已生出白发。
想必是农夫见到我很高兴,立刻点燃灯火,欢快地迎接我。

注释

出山:离开山中。
犹自:仍然。
雨:下雨。
随车:跟随车马。
溪桥:小溪上的桥。
一点无:完全没有。
冷月:寒冷的月亮。
半明:只有一半明亮。
云未去:云层未散。
垂杨:路边的柳树。
叶全枯:叶子全部枯黄。
竹添:竹林增加。
东墅:东边的宅院。
清荫:清凉阴凉。
南湖:南方的湖泊。
白须:白发。
田翁:农夫。
喜侬至:因你的到来而高兴。
旋:立刻。
灯火:灯火。
竞欢呼:欢快地欢呼。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夜归乡的静谧图景。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捕捉了山野夜色与自然界的和谐共鸣。

"出山犹自雨随车,到得溪桥一点无。" 这两句写出了诗人下山后的情景,山雨虽已停止,但车轮上仍带着雨珠,到了溪桥,只见一片宁静,没有任何声音,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

"冷月半明云未去,垂杨成行叶全枯。" 冷清的月光透过未散的云朵洒落,杨树在微风中摇曳,叶子因秋天的到来而变得枯黄,这几笔生动地描绘了秋夜的宁静与萧瑟。

"竹添东墅方清荫,人在南湖巳白须。" 竹林为东边的屋舍增添了一片清凉的阴影,而诗人则在南湖之畔,鬓发因年岁而斑白,这里传达了诗人归乡后的闲适与对时光流转的感慨。

"应是田翁喜侬至,旋吹灯火竞欢呼。" 最后两句写的是村中的老农欢庆丰收之喜,他们围坐在一起,点燃灯火,与家人朋友共同分享这份喜悦,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满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以及对乡间生活的深情表达,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喜悦,是一首抒发乡愁与归属感的美丽之作。

收录诗词(1136)

张镃(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因慕郭功甫,故易字功甫。南宋文学家,寓居临安(现浙江杭州),卜居南湖。出身显赫,为宋南渡名将张俊曾孙,刘光世外孙。他又是宋末著名诗词家张炎的曾祖,是张氏家族由武功转向文阶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隆兴二年(1164),为大理司直。淳熙年间直秘阁通判婺州。庆元初为司农寺主簿,迁司农寺丞。开禧三年(1207)与谋诛韩侂胄,又欲去宰相史弥远,事泄,于嘉定四年十二月被除名象州编管,卒于是年后

  • 号:约斋
  • 籍贯:先世成纪(今甘肃天水)
  • 生卒年:1153—1221?

相关古诗词

离城中

雨后溪流尔许深,枕堤楼阁静沉沉。

暂来殊郁登临恨,欲别难禁去住心。

倚槛乍离桥百尺,系船犹恋柳千寻。

黄昏最喜林端月,影掠波寒彻底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读乐天诗

诗到香山老,方无斧凿痕。

目前能转物,笔下尽逢源。

学博才兼裕,心平气自温。

随人称白俗,真是小儿言。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谁谓

谁谓閒无事,閒中事日生。

和香雕印脱,记石假云名。

水取从龙井,花移自马城。

若将朝市比,忙处却多争。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偶书(其四)

野水因晴自少文,淡云当昼不容昏。

夹泥船小才通港,洗菜人归定入村。

布谷飞鸣随燕去,舂锄俛啄得鱼吞。

春风有得诗如许,妙处从来复细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