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诗人沈谦所作的《哭黄平之》。沈谦以深情的笔触,描绘了对友人黄平之的深切哀悼之情。
首句“平湖城上弄珠楼”,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略带忧郁的画面,平湖之上,珠楼耸立,暗示着主人公身处繁华与哀愁交织的环境中。接着,“浩浩烟波日夜愁”一句,将情感推向高潮,浩渺的烟波象征着无尽的忧愁,日夜不息地涌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沉重和悲痛。
“一自乱离成死别,不堪风月忆同游。”这两句直抒胸臆,点明了与友人的生死离别,即使在美好的风月之夜,也难以忘怀曾经的欢聚时光,这种回忆带来的痛苦更加难以承受。通过对比昔日的欢乐与今日的哀伤,突出了友情的珍贵和失去的痛楚。
“孤城何处烟云断,远浦依然白雁秋。”这两句进一步渲染了离别的凄凉氛围。孤城、烟云、白雁、秋色,构成了一幅萧瑟的画面,暗示了友人离去后,世界变得空旷而寂寞。然而,尽管环境如此,季节依旧如常,白雁仍旧在秋日的远浦飞翔,这既是自然界的不变,也是对逝去时光的永恒怀念。
最后,“他日挂帆过角里,祗应挥涕吊荒邱。”诗人想象着未来的某一天,自己或许会再次经过友人长眠之地,那时,只能带着泪水,对着荒凉的坟墓表达哀思。这句话不仅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深怀念,也寄托了对逝去时光的无限感慨。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意象运用,展现了诗人对亡友的深切哀悼和对逝去时光的追忆,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是一首感人至深的悼念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