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曲歌辞.车遥遥

路喜到江尽,江上又通舟。

舟车两无阻,何处不得游。

丈夫四方志,女子安可留。

郎自别日言,无令生远愁。

旅雁忽叫月,断猿寒啼秋。

此夕梦君梦,君在百城楼。

寄泪无因波,寄恨无因辀。

愿为驭者手,与郎回马头。

形式: 乐府曲辞 押[尤]韵

翻译

道路喜悦延伸至江边尽头,江面上船只往来畅通。
无论是舟还是车,都无阻碍,哪里不能游览。
男子汉志向四方,女子怎能被束缚。
自从郎君离别后的话语,莫让我滋生遥远的忧虑。
旅行的大雁在月下鸣叫,凄凉的猿猴在秋夜哀啼。
今夜我在梦中寻你,你身处百城高楼之上。
想寄去泪水却无法借助江波,想寄托怨恨却无处借马车的辀。
我愿成为驾驭者的手,与你一同调转马头归家。

注释

江尽:江边尽头。
通舟:船只往来。
舟车:舟与车。
无阻:无障碍。
丈夫:男子汉。
四方志:志向四方。
别日:离别之时。
远愁:遥远的忧虑。
旅雁:旅行的大雁。
断猿:凄凉的猿猴。
百城楼:形容高大的城市建筑。
寄泪:想寄去泪水。
无因:无法凭借。
驭者手:驾驭者的双手。
回马头:调转马头。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状态。开篇便写“路喜到江尽,江上又通舟”,表达了行者对自然景观的喜悦与对旅行无阻的期待。“舟车两无阻,何处不得游”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自由漫游的心态和愿望。

然而,诗人很快转向内心的情感世界,“丈夫四方志,女子安可留”,这里通过对比男女不同的生活状态,表达了一种对于爱情与自由之间矛盾的思考。男子可以四处云游,而女性则往往被社会角色所束缚,这种对比不仅体现了诗人对自由的向往,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性别角色的不同期待。

接下来的“郎自别日言,无令生远愁”表达了一种离别之情,男主人公在分别之际许诺让女主免于远行而生的忧愁。这里的“无令”一词,体现了对对方深切的关怀和不愿看到对方受到痛苦的愿望。

诗人接着通过自然景象来烘托这种离别之情,“旅雁忽叫月,断猿寒啼秋”,旅雁的叫声与断猿的啼泣都成为了秋夜中凄凉孤寂的声音。在这样的环境里,再次提及“此夕梦君梦,君在百城楼”则更加深化了这种思念之情。梦境中的相见,使得现实中的离别显得更加难以忍受。

最后,“寄泪无因波,寄恨无因辀”,诗人将自己的眼泪和哀怨寄托在自然界的流水和车轮上,这不仅是对情感的宣泄,也是一种对于自由与束缚之间矛盾的心理抒解。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生活状态以及内心情感的描绘,展现了一种对于自由的向往和对于爱情的深沉思念。这种对比和烘托手法,使得诗歌的情感色彩丰富而深刻,体现了诗人的高超艺术造诣能力。

收录诗词(499)

孟郊(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汉族,祖籍平昌(今山东临邑东北),先世居洛阳(今属河南)。唐代著名诗人。现存诗歌500多首,以短篇的五言古诗最多,代表作有《游子吟》。有“诗囚”之称,又与贾岛齐名,人称“郊寒岛瘦”。元和九年,在阌乡(今河南灵宝)因病去世。张籍私谥为贞曜先生

  • 字:东野
  • 籍贯: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
  • 生卒年:751~814

相关古诗词

长安早春

旭日朱楼光,东风不惊尘。

公子醉未起,美人争探春。

探春不为桑,探春不为麦。

日日出西园,秖望花柳色。

乃知田家春,不入五侯宅。

形式: 古风

长安旅情

尽说青云路,有足皆可至。

我马亦四蹄,出门似无地。

玉京十二楼,峨峨倚青翠。

下有千朱门,何门荐孤士。

形式: 古风

长安羁旅

听乐别离中,声声入幽肠。

晓泪滴楚瑟,夜魄绕吴乡。

几回羁旅情,梦觉残烛光。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长安羁旅行

十日一理发,每梳飞旅尘。

三旬九过饮,每食唯旧贫。

万物皆及时,独余不觉春。

失名谁肯访,得意争相亲。

直木有恬翼,静流无躁鳞。

始知喧竞场,莫处君子身。

野策藤竹轻,山蔬薇蕨新。

潜歌归去来,事外风景真。

形式: 古风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