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峰亭作

触雨陵山椒,陟巘展朝霁。

危亭冒岖嵚,涨水明埤堄。

左曳羲和车,右把天姥袂。

白云何连蜷,仿佛有根蒂。

秋草粲春华,山鬼善凝睇。

坑劳秦帝凿,岭想谢公憩。

豁达万古情,流观四山际。

形式: 古风 押[霁]韵

鉴赏

这首诗是明朝末年清初诗人施闰章所作的《星峰亭作》。诗中描绘了雨后登临星峰亭的景象,展现了山川的秀美与历史的沉淀。首句“触雨陵山椒”写出了雨后的清新气息,紧接着“陟巘展朝霁”描绘了早晨雨过天晴的壮观景色。诗人行走在崎岖的山路上,来到了“危亭”,眼前是涨水映照的低洼地带。

诗人运用神话意象,将自己比作驾驭太阳神车的羲和和攀援天姥仙人的形象,展现出豪迈与超脱。白云缭绕,如根蒂相连,寓意着山川的永恒与神秘。秋草与春花共存,显出自然的生机,而山鬼的凝视则增添了幽深的氛围。

诗人还提及了历史遗迹,如秦帝开凿的坑劳和谢公曾憩息的山岭,这些典故增添了时空的深度。最后两句“豁达万古情,流观四山际”表达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对自然山水的无尽欣赏,以及对历史长河的感慨。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体现了施闰章独特的山水诗风格。

收录诗词(103)

施闰章(明末清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清初著名诗人。一字屺云,媲萝居士、蠖斋,晚号矩斋,后人也称施侍读,另有称施佛子。顺治六年进士,授刑部主事。十八年举博学鸿儒,授侍讲,预修《明史》,进侍读。文章醇雅,尤工于诗,与同邑高咏等唱和,时号“宣城体”,有“燕台七子”之称,与宋琬有“南施北宋”之名,位“清初六家”之列,处“海内八大家”之中,在清初文学史上享有盛名。著有《学馀堂文集》、《试院冰渊》等

  • 字:尚白
  • 号:愚山
  • 籍贯:江南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
  • 生卒年:1619—1683

相关古诗词

途中望西山

黄沙满襟袖,客怀无一展。

时梦江南游,青山情不浅。

今晨觉爽气,悠然见绝巘。

矗矗既崚嶒,邈邈何旷缅。

塞垣千里接,白云共舒卷。

霁色落长安,空翠无近远。

赏心谁与谐,灵境终当践。

虽无薜萝衣,一洗风尘眼。

形式: 古风

入西山

马首见西山,乘兴陶嘉月。

振策峰已纡,扪萝巘逾绝。

兰榭耀玉岑,菌阁陵天阙。

琪树寒始花,红药蕊初结。

披拂散心颜,荣落皆愉悦。

暮鸟归岩扉,阴云如积雪。

松林息万籁,清响中夜发。

樵隐易为欢,市朝性所拙。

眷言采芝人,毋使春芳歇。

形式: 古风

妙高台夜坐怀无可

日落水烟起,茫茫连岸白。

褰裳陟高台,凉月皎秋夕。

古人不我待,露气沾瑶席。

忽忆龙眠叟,远引就禅寂。

桂岭旧担簦,匡庐复飞锡。

游咏与之俱,屡折登山屐。

劝我学无生,危言同振溺。

心迹未能并,出处尚狼藉。

解带思同游,天末久离析。

人生无老少,皆为天地客。

东望海门深,南睇江云碧。

岩壑留清晖,皓歌伤往昔。

形式: 古风

早春三天洞至仙人岩

寒岩敛众妙,惠风荡疏木。

洞穴无人居,玲珑辟华屋。

春阴香乳流,谷温瑶草绿。

出户见前峰,重云无断续。

乘兴复杖藜,行歌散烦促。

古树含丹葩,馀雪长灵瀑。

僧扉凿阳崖,茶臼入深竹。

采真客安往,怅望空山曲。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