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孝甫以雨后秋山图并诗见赠赋此奉答

汎汎乘流客,沿洄阻脩牵。

途旷秋已暮,岸草露初泫。

晨曦照微雨,新翠薄林甸。

吴君老画师,神理穷素绚。

对此开心神,为我扫匹练。

渴笔醮枯墨,林岫递隐见。

远峰双入云,悬流接层巘。

疑有雨鸣叶,桥下若溅溅。

山寒林未疏,岩复磴频转。

缥缈台上亭,有客来攀缘。

相向话新晴,驻屐聊指点。

居然咫尺间,意态极万别。

知君丘壑人,此或本来面。

兼之词人手,不受俗笔缠。

上有五字诗,格律迈骚选。

烟霞与珠玉,错落任舒卷。

披对竟日夕,客虑坐来遣。

携之当卧游,宝之逾琬琰。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张萱所作,名为《吴孝甫以雨后秋山图并诗见赠赋此奉答》。诗中描绘了在秋日雨后的山水景色,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之美和画家的高超技艺。

首句“汎汎乘流客,沿洄阻脩牵”描绘了乘船漂流的情景,暗示了诗人面对自然景观时的自由与羁绊。接着,“途旷秋已暮,岸草露初泫”描绘了秋天的旷野与露水初降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哀愁的氛围。

“晨曦照微雨,新翠薄林甸”则展示了清晨阳光透过细雨照射下的清新绿色森林,充满了生机与希望。诗人进一步赞美了画家吴孝甫的作品:“吴君老画师,神理穷素绚”,表达了对画家技艺的敬佩之情。

接下来的几句“对此开心神,为我扫匹练。渴笔醮枯墨,林岫递隐见”描述了画家如何运用枯笔蘸墨,勾勒出山峦与树木的轮廓,使画面层次分明,富有立体感。

“远峰双入云,悬流接层巘”描绘了远处山峰与云朵交织的景象,以及瀑布从高处倾泻而下的动态美。诗人还想象了雨声在树叶间回响,桥下流水潺潺的声音,以及山寒林疏的景象。

“山寒林未疏,岩复磴频转”进一步描绘了山岩与山路的崎岖,以及人在其中艰难攀登的情景。“缥缈台上亭,有客来攀缘”则展示了亭台楼阁在山间的缥缈景象,以及访客前来欣赏的场景。

最后,“相向话新晴,驻屐聊指点”描绘了访客与主人交谈的情景,以及他们共同欣赏美景的过程。“居然咫尺间,意态极万别”强调了即使在有限的空间内,也能感受到丰富的情感与意境。“知君丘壑人,此或本来面”表达了对画家个性与艺术风格的理解与赞赏。

整首诗不仅赞美了自然风光和画家的技艺,也体现了诗人与画家之间深厚的艺术交流与情感共鸣。诗中运用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和对艺术的独到见解。

收录诗词(1617)

张萱(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题瑞世灵萱图寿张母彭孺人五十有一

崚崚花下石,晔晔石上芝。

花以喻忘忧,石以喻匪移。

傍彼三秀荣,侑我九霞卮。

秋光正鲜妍,有鸟来瑶池。

衔此瑞世图,翩翩集庭墀。

珍羞罗芬芳,丝竹吹参差。

婺彩挂南天,下照莱子衣。

婆娑北堂前,借问阿母谁。

篯铿难为兄,膝有张仲儿。

行年才半百,其乐不可支。

长跽进一觞,千秋以为期。

形式: 古风

郑司马辂思谢大行友可萧给谏损之沈司马伯含朱太史元价邓明府玄度汤太史嘉宾刘孝廉百世毕中舍孟侯徐司马鸣卿蔡司马元履社集城西隅赋得郁郁园中柳

青阳忽云迈,南讹秩炎晖。

烦蒸厌房栊,美游城西垂。

风日清且嘉,百卉纷葳蕤。

朱榴照丹楹,红蕖冒绿池。

娜娿拂地条,袅袅掌中姿。

濡根荫华樾,春心常自持。

枝枝既相绾,叶叶亦相依。

流飔弄晴翠,绰态盈芳墀。

幸不委道傍,攀枝非所悲。

感此良宴会,念彼朱明移。

丰景岂不赊,成贷理无违。

贞脆固异质,荣悴□□□。

□□□□惬,无为达者嗤。

形式: 古风

社集□乐寺赋得落日望水

纷諠寡游豫,延颈澜澳湄。

绿杨冠丹阁,藻幄吹凉飔。

沙鸨覆芳洲,潜鳞动沦漪。

微波结曾阴,颓阳抗馀晖。

荣光霭澄练,霞绮何纷披。

疑有赤玉文,可以告帝谋。

怅彼解佩人,翩翩是耶非。

灵珍物自吝,冥契谁与期。

寸阴蹙羲鞭,赴壑忽争飞。

冲情托末照,爱景伫光仪。

形式: 古风

伏日区用孺太史招饮慈仁寺蟠松下同赋

赤日行高天,炎威一何赫。

嗟彼执热人,争言手可炙。

良朋有嘉招,坐我松下石。

解带当微风,高枝挂巾帻。

芳醴洽四坐,如灌甘露液。

珍瓷啜新茗,泠然生两腋。

瓜果次第陈,僧供饭香积。

高言唱妙理,尔汝杂谐剧。

此乐未曾有,一日当十日。

独嗟千岁松,十霄常百尺。

兹松乃偃蹇,宛若隰中䕵。

离披纷攫拿,枝撑转欹侧。

汝材既不恶,汝影胡不直。

岂效戚施辈,俛仰长局蹐。

我词未及终,瑟瑟对以臆。

结根非培塿,幸借净土力。

既无牛羊患,亦免斧斤戚。

我欲高亭亭,神恶恐见逼。

四面多罡风,翘材数摧折。

即充明堂用,匠石不察识。

举世好佝偻,抗直亦何益。

屈身遵时晦,且复傍阶墄。

岁寒自坚贞,可屈不可易。

抚物兴长谣,一唱三叹息。

始知全天年,伸屈各有适。

吾党多直躬,兹语共记忆。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