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阳行先游招隐

古屋萧森数十间,禅扉幽寂叩常关。

少微处士遗尘远,灵鹫高僧得地閒。

穿石到池泉滴滴,磨崖生藓字斑斑。

山林真趣谁能辨,乘兴时来兴尽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翻译

古老的房屋寂静深沉,有数十间,禅房幽静常常紧闭。
隐居的处士远离尘世纷扰,高僧灵鹫则在此地享受清闲。
泉水从石缝滴落,汇成小池,崖壁上青苔斑驳,字迹依稀可见。
山林间的真正乐趣又有几人能领悟,随兴而来,尽兴后又归去。

注释

古屋:古老的房屋。
萧森:寂静深沉。
禅扉:禅房门。
幽寂:幽静。
叩:敲击。
常关:常常紧闭。
少微:隐居的处士。
遗尘远:远离尘世。
灵鹫:高僧。
得地閒:享受清闲。
穿石:穿过石头。
到池:汇成小池。
滴滴:滴落。
磨崖:崖壁。
生藓:长出青苔。
字斑斑:字迹斑驳。
山林真趣:山林间的真正乐趣。
谁能辨:有几人能领悟。
乘兴:随兴。
时来:到来。
兴尽还:尽兴后离去。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古老的房屋,坐落在静谧而深邃的环境中,禅门常常紧闭,显得超凡脱俗。诗人提及"少微处士",暗示了这里曾有隐居的高人,远离尘世纷扰;"灵鹫高僧"则可能指一位修行者,享受着清修的宁静生活。诗人进一步通过细致的描绘,如泉水从石头中滴落,崖壁上长满苔藓的石刻文字,展现了山林间的自然情趣和岁月的痕迹。

"山林真趣谁能辨"表达了诗人对这种远离尘嚣、回归自然之趣的欣赏与理解,认为只有真正有兴致的人才能体会其中的深意。最后,诗人以"乘兴时来兴尽还"收尾,传达出一种随性自在的生活态度,即在心情愉悦时来访,尽兴后又自在离去,体现了宋代文人士大夫的闲适与洒脱。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富有禅意。

收录诗词(624)

苏颂(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次韵阳孝本游翟家湾书院二首又一绝(其一)

淮上陂陀百亩冈,谁言形势占高强。

郊居拟卜东阳宅,屋壁将营阙里堂。

四面松篁分种艺,百家图籍待收藏。

何人欲课三冬学,向此潜心事素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次韵阳孝本游翟家湾书院二首又一绝(其二)

翟市西傍一径开,偶携亲友陟崔嵬。

莫言第舍衡门陋,已有仙翁步屧来。

日欲衔山回返照,风还吹雨压浮埃。

才归便得诗盈轴,气猛才豪岂易陪。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次韵宋次道庆黄安中李邦直二舍人皆自史院拜命

右垣更直宠新班,便坐通名听别宣。

词训已高长庆代,事权不下永明年。

除官草罢诸番制,执简研馀万岁烟。

曾向兰台陪笔削,喜闻严近擢班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次韵宋次道学士重过礼院

斋居永日坐重帘,共叹清才久滞淹。

诗格转精缘大手,风情不薄早斑髯。

曲台论议于今美,东观翻雠载世兼。

孤学尸官犹有赖,繄君馀润远相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盐]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