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音自赞四首(其三)

不似成背,似其成触。随汝颠倒,直中有曲。

抛在言前剔鹘崙,拟议令渠总灭门。

平生活计无窖子,真是汾阳五世孙。

形式:

鉴赏

这首诗以禅宗的智慧为底蕴,通过生动的比喻和独特的表达方式,展现了诗人对人生、佛法以及自我认知的独特见解。

“不似成背,似其成触”,这两句诗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暗示了事物的相对性与变化性。在禅宗中,这种思想强调一切皆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对立面,事物之间的界限并非固定不变,而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这里的“成背”与“成触”可能象征着事物的对立面与接触面,通过这种对比,诗人引导读者思考事物的多面性和动态性。

“随汝颠倒,直中有曲”,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上述观点。诗人似乎在说,无论外界如何变化或扭曲(颠倒),内在的本质(直)总是存在的,并且在看似直线的路径中,也蕴含着曲折的变化。这反映了禅宗中关于“直心是道场”的理念,即真正的道路并不在于外在的形式或结果,而在于内心的真诚与正直。

“抛在言前剔鹘崙,拟议令渠总灭门”,这两句诗则运用了强烈的语言对比和象征手法。将“剔鹘崙”(剔除石头)比作在言语之前进行深刻的思考或洞察,暗示了在行动或表达之前,需要有深入的理解和清晰的判断。同时,“拟议令渠总灭门”可能是在强调,过于依赖言语和表面的讨论,往往会忽视事物的本质,甚至可能导致误解或冲突的加剧。这里通过夸张的手法,表达了禅宗中追求直接体验和超越语言表象的思想。

“平生活计无窖子,真是汾阳五世孙”,这两句诗以一种轻松幽默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于生活的态度和对于身份的自我认同。其中,“平生活计无窖子”可能是指诗人过着简单朴素的生活,没有过多的物质追求或世俗的束缚。“真是汾阳五世孙”则可能是诗人自谦或自豪地表明自己来自一个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家庭,暗示了他对于传统文化和家族传统的尊重与传承。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于人生、佛法以及自我认知的独特见解,体现了禅宗中追求内心平静、洞察事物本质、超越言语表象的核心思想。

收录诗词(1809)

释德洪(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年十四,父母双亡,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试经於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於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返俗。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1111),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於荷塘寺。后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南昌狱百馀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

  • 生卒年:1089

相关古诗词

寂音自赞四首(其四)

随缘放旷,索尔虚闲。未埋白骨,且看青山。

形式: 押[删]韵

毛女赞

不嗅梨花,而撚紫芝。不穿云袖,而披槲衣。

何以风神,洞如冰雪。使人见之,眼寒心折。

如麝有香,以缶覆焉。透尘透风,种性则然。

又如烟雨,过孤山宅。于荒寒中,微见春色。

图之壁间,是真过秦。季子好德,白发日新。

形式: 四言诗

解空居士赞

空若不解,即是断空。解若不空,即是法执。

是故居士,独号解空。窠臼不立,凡圣岂存。

是谁宗旨,临济仍云。

形式:

东坡居士赞

家孝友以为乡,塾道德以为基。

横忠义之劲气,吐刚方之谈辞。

视阎浮其一沤,而寄梦境于儋耳。

开胸次之八荒,而露幻影如蛾眉,此其大凡也。

属熙丰之勃兴,追舜禹之有为。

常一出而事误,则袖手悠然而去之。

如凤如麟,而瑞冠一世。非雷非霆,而名震四夷。

造禆贩之中伤,嗟妒忌之何知。

方其茹拳而微醉,以翰墨为娱嬉。

则倒用祖师之印,檄万古而疾驰。

如河汉之流,无有穷极。如烟云之出,无有定姿。

欲录之以藏,则惧六丁之窃取。

要当以日月为字,而天为碑。可乎。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