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子受三首(其三)

白杨西郭路,累累多邱坟。

暄时来此游,登高观夏云。

披拂垄头树,感念坟中人。

岂不同此欢,音响谁复闻?

古昔豪杰士,身死言不泯。

形质随化往,文字传其神。

胡不少留意,逐俗但纭纭。

朝游酒肉场,暮追狎客群。

但务四时乐,坐亡千载文。

一旦纩息定,灭如风中尘。

寄言同学友,勉为身后身。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由清代诗人李宪噩所作,名为《寄子受三首(其三)》。诗中描绘了对人生与死亡的深刻思考,以及对传统美德与世俗生活的对比。

首句“白杨西郭路,累累多丘坟”描绘了一条西郊的路旁,白杨树下,众多坟墓排列的情景,营造出一种哀伤而肃穆的氛围。接着,“暄时来此游,登高观夏云”则描述了在温暖的季节里,诗人来到这里,登高远眺夏日的云彩,既展现了自然之美,也暗示了人生的短暂与变化无常。

“披拂垄头树,感念坟中人”表达了诗人面对自然景观时的感慨,他抚摸着田间的树木,心中涌起对逝去之人的怀念。“岂不同此欢,音响谁复闻?”则提出了一个疑问:既然生者和死者都曾有过欢乐,那么这些声音和记忆又在哪里呢?

接下来,“古昔豪杰士,身死言不泯”赞美了古代英雄人物,即使肉体消逝,他们的事迹和精神却永存于世。这与后文对追逐世俗享乐者的批评形成了鲜明对比:“形质随化往,文字传其神”,与“胡不少留意,逐俗但纭纭”形成对照,强调了精神价值的重要性。

最后,“朝游酒肉场,暮追狎客群。但务四时乐,坐亡千载文”讽刺了那些只顾眼前享乐,忽视精神追求的人,他们最终将被历史遗忘,如同风中的尘埃。诗人通过这句警示人们,不应沉溺于短暂的物质快乐,而应注重内心的修养和精神的传承。

“寄言同学友,勉为身后身”则是诗人对同辈的劝告,希望他们能以高尚的道德和精神追求作为自己的目标,为后世留下有意义的存在。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人生、历史与现实的深刻反思,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意义的探索和对道德价值的坚持。

收录诗词(383)

李宪噩(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海南寺感旧

昔日海南寺,松杉荫绿苔。

小堂曾乞住,荒径独寻来。

僧殁鹤犹在,客稀花自开。

临风伫遥念,欲去重徘徊。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山店

村店依谷口,树边聊小休。

鸡鸣寂傍午,客思冷如秋。

石径早桃熟,山田新麦收。

居人足闲乐,涧底濯清流。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归南村

已知乡路近,原上有新瓜。

旷野风催雨,孤村客到家。

山楼先树出,松径隔溪斜。

聊得闲园里,应开栀子花。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

谢颖叔赠茉莉、小松

茉莉稀偏贵,山松小更佳。

寄来从远道,移植向高斋。

当暑饶清馥,淩寒惬素怀。

闲庭独看好,时复与人偕。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