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龙吟.兴安道间

西风涤尽炎歊,连朝更值天无雨。

笋舆轧轧,经行三日,碧篸无数。

胜绝江山,余行天下,无如此处。

任今来昔往,迎新送旧,风景在、只如许。

谁谓阴山骄虏。去年冬、敢侵吾土。

哀哀鸿雁,一番荡析,幸逢多黍。

拜表出师,安南定北,岂无忠武。

嗟病夫、老矣无能,促归棹,舣江渚。

形式: 词牌: 水龙吟

翻译

秋风扫除炎热,连续多日没有下雨。
竹制小车发出嘎吱声,我走了三天,沿途满眼翠竹。
这地方的美景无比,走遍天下,再无与它相媲美的地方。
无论过去还是未来,迎接新旧交替,这里的风景始终如一。
谁说阴山的敌人,去年冬天竟敢侵犯我国土。
哀怜的大雁,遭受动荡,幸好遇到丰收的谷物。
上表请求出兵,平定南方北方,难道没有忠诚勇武之人吗?
感叹我这病弱之人,年老力衰,催促着归舟靠岸在江边。

注释

涤尽:清除干净。
炎歊:炎热的暑气。
笋舆:竹制的小车。
碧篸:翠绿的竹子。
胜绝:极美,绝顶。
阴山:古代北方山脉,这里指敌军。
鸿雁:大雁,常用来象征离别和思乡。
拜表:呈递奏章。
忠武:忠诚勇武的人。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旅者在秋天的景象与心情。开篇“西风涤尽炎歊,连朝更值天无雨”写出了秋风扫净了夏日的热气,但连续几天都未见到雨水,表现出作者对于干旱天气的观察和感受。

“笋舆轧轧,经行三日,碧篸无数”则是对旅途中景色的描绘,笋舆即是竹制的马车,轧轧声中传达出行进的节奏,而碧篸无数,形容了路边竹林的繁盛。

“胜绝江山,余行天下,無如此处”表明诗人对于眼前景色的赞美之情,无论是在江山之间还是在天下的其他地方,都不及此地之美丽。

接着,“任今来昔往,迎新送旧,风景在、只如许”则是对时间流转与自然景色的感慨。诗人似乎在说,无论过去或现在,面对这不断变化却又永恒的风景,只能表示赞叹。

“谁谓阴山骄虏。去年冬、敢侵吾土。”这里的阴山骄虏可能是指某种边疆的敌对势力,而“去年冬、敢侵吾土”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土被侵犯的愤慨。

“哀哀鸿雁,一番荡析,幸逢多黍。”鸿雁即是大雁,这里可能是用来比喻边疆的警报,而一番荡析则是对战事的描述,幸逢多黍则是在战乱中感叹到粮食的重要性。

“拜表出师,安南定北,岂无忠武。”这句中拜表出师可能是指某位将领出征,而安南定北则是对其平定四方的能力的肯定,岂无忠武则是在赞扬其忠诚和武力。

最后,“嗟病夫、老矣无能,促归棹,舣江渚。”诗人以“嗟”字表达了叹息之情,因为自己年迈多病,无力回报国家,只能急忙返回故乡的舟船中。

整首诗通过对秋天景色的描绘和对时事的感慨,表现出诗人对于国土、边疆和个人命运的深切关怀。

收录诗词(788)

李曾伯(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浙江嘉兴)。南宋中晚期名臣、词人,太宰李邦彦之后。其词喜用慷慨悲壮之调,抒发忧时感世之情,自称“愿学稼轩翁(辛弃疾)”《四库提要》称其“才气纵横,颇不入格,不屑拾慧牙后”。有《可斋杂稿》等传世

  • 字:长孺
  • 号:可斋
  • 籍贯:要亦戛戛异
  • 生卒年:1198年-1268年

相关古诗词

水龙吟(其七)和韵

少年管领良宵,直须醉待东方白。

而今老去,何忧何乐,不空不色。

桐影横斜,桂香摇落,仙凡奚隔。

怅银桥梦断,玉箫声杳,人如在、楚天北。

冷眼乾坤陈迹。笑英雄、等为形役。

庾楼袁舫,浩歌长啸,壮游曾历。

万里瑶台,乘风归去,不知何夕。

对冰轮孤负,欠千钟酒,与三弄笛。

形式: 词牌: 水龙吟

水龙吟(其六)丁未约诸叔父玩月,期而不至,时适台论

举杯长揖常娥,高情怜我霜髯白。

婆娑树底,老蟾何物,千秋一色。

一镜高悬,肺肝洞烛,了无尘隔。

任亿千万里,同然玉界,都不管、天南北。

老子萍蓬踪迹。对西风、几番行役。

平生玩事,从头细数,山川历历。

明月明年,知他何处,能如今夕。

惜无人共我,登楼酹古,一笑横笛。

形式: 词牌: 水龙吟

水龙吟(其四)庚子寿史丞相

东南一气当春,便从黄钺登台斗。

紫皇举此,亨屯济泰,属之公手。

淮浦烽销,未央觞献,捷传清昼。

庆太平朝野,骎骎重见,昔淳化、今嘉祐。

史观年编新就。看勋庸、光前垂后。

三槐鼎盛,双椿盘固,古今希有。

宴侍龙颜,欢承鹤发,相期长久。

问前朝,相业谁同,八九十、迈文富。

形式: 词牌: 水龙吟

水龙吟(其十一)和丰宪题林路铃梅轴韵

小窗香雾笼葱,砚寒金井频呵冻。

老坡仙去,新声犹寄,绿毛么凤。

瘦脸盈盈,不禁僝僽,雪浓霜重。

赖墨池佳致,草成玄白,聊以此、当清供。

长记月明曾共。捻虬髯、几番孤耸。

春风一点,著公翠袖,撩人清梦。

逋尔何如,西湖惯见,影斜芗动。

要岁寒得友,岂容无竹,倩谁添种。

形式: 词牌: 水龙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