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宿僧舍觉起言志

偶携绿玉壶,来借青莲座。

桃花对命觞,尽醉颓然卧。

春云夜不飞,覆被为我衣。

残月升高檐,照见白板扉。

萧然在僧舍,起立双树下。

顾影独徘徊,万感生清夜。

原生久悬鹑,买臣行负薪。

嗟嗟江海客,何蒙牖下尘。

人生贵适意,富贵何时至。

投湘不可为,乘桴非吾事。

吾已无黄金,安用求知音。

楚狂接舆者,庶几获我心。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张元凯的《醉宿僧舍觉起言志》描绘了诗人在僧舍中的一夜醉眠,醒来后深思人生境遇的情景。首句“偶携绿玉壶,来借青莲座”展现了诗人带着酒壶,来到清净的僧舍,与世隔绝的氛围。接下来,“桃花对命觞,尽醉颓然卧”写诗人饮酒尽欢,醉倒于地,表现出洒脱不羁的生活态度。

“春云夜不飞,覆被为我衣”以自然景象寓言,暗示时光静止,诗人得到暂时的安宁。然而,“残月升高檐,照见白板扉”又透露出孤独和清醒,月光下的简朴环境更显诗人内心的孤寂。在“萧然在僧舍,起立双树下”,诗人独自在树下徘徊,思考着人生的际遇。

“原生久悬鹑,买臣行负薪”引用典故,表达自己像原宪贫穷,或如朱买臣背柴,感叹命运多舛。接着诗人感慨“嗟嗟江海客,何蒙牖下尘”,流露出对世俗名利的厌倦,以及对自己为何身处尘世的疑问。

“人生贵适意,富贵何时至”揭示了诗人追求心灵满足而非物质富足的人生观。最后,“投湘不可为,乘桴非吾事”表明他不愿投身官场,也不愿漂泊不定,而“吾已无黄金,安用求知音”则表达了对知音难觅的无奈。结尾处,“楚狂接舆者,庶几获我心”借庄子的典故,期望能遇到理解自己的人,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渴望。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醉宿僧舍的场景,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心境,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反思。

收录诗词(896)

张元凯(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中秋四山诗(其一)玄墓山

攀跻匪巉峭,佳胜兹岩具。

偶偕良朋来,不负探奇趣。

秋迟冥鸿归,云向潜虬护。

朗月升高天,深林曷知暮。

五湖浩无际,千峰俨欲赴。

渐辨涧底星,遽失峦间雾。

波流缟练长,光动金银互。

缥缈生虚无,楼台已改故。

恍观大海潮,雪浪排空骛。

何必三神山,仙人始回顾。

遗世鲜与徒,孤踪应有遇。

旷哉古今心,莫以荣名误。

形式: 古风 押[遇]韵

南浦.秋水用前韵

一色远连天,影澄清,有梦闲鸥先晓。

极浦易凄迷,菱花瘦,镜里眉波难扫。

相逢何处,前生曾记圆萍小。

冷落楚江魂不定,怨煞美人芳草。

是谁点出清矑,看澄澄涵碧,银奁开了。

凉露湿芙蓉,西风起、犹有采莲船到。伊人渺渺。

棹歌歇后池塘悄。

一半年华流欲尽,红叶相思多少。

形式: 词牌: 南浦

高阳台.藤花书巢送春

颦柳含烟,病花泣雨,离筵端整长亭。

谁唱阳关,断肠怕听啼莺。

游丝不系东风住,遍天涯、没处追寻。指江浔。

潭水悠悠,不抵愁深。

商量欲折杨枝赠,倩绿波流去,寄与柔情。

已别今番,相逢忍说它生。

斜阳挂出销魂影,便桃花树也飘零。燕何心。

才送春归,已把秋迎。

形式: 词牌: 高阳台

琐窗寒.苔

几度春来,连番雨过,旧时庭宇。

沿缘渐绿,也有东风吹汝。

傍墙阴、荒寒自怜,落花飞絮都无绪。

任空阶长遍,钱钱难买,韶华常住。闲伫。题诗处。

认石上模糊,剥残如许。土花谁扫,一片藓黏孤树。

只残碑、凉露卧烟,碎纹刻净青未去。

看红桥、瘦柱波横,碧绣千年古。

形式: 词牌: 琐窗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