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独孤判官赴岭

伏波初树羽,待尔静川鳞。

岭海看飞鸟,天涯问远人。

苍梧云里夕,青草嶂中春。

遥想文身国,迎舟拜使臣。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翻译

伏波将军初次展示军威,等待你平定水中的战乱。
在山岭和大海之间,眺望飞翔的鸟儿,向远方的人询问消息。
在苍梧的云端傍晚,青草山峦中藏着春天的气息。
遥想那纹身的国度,人们会迎接我们的使者,表达敬意。

注释

伏波:古代将领名,这里指代有军事才能的人。
初树羽:初次展示军威。
静川鳞:平定水中的战乱,比喻安抚百姓或平息冲突。
岭海:山岭和大海,形容偏远的地方。
飞鸟:象征自由和远方的信息传递者。
远人:远方的人,可以指友人或使者。
苍梧:古代地名,这里可能象征遥远或神秘之地。
云里夕:傍晚时分,云雾缭绕的景象。
青草嶂中春:春天来临,青草茂盛的山峦之中。
文身国:可能指有独特习俗的异域国家。
迎舟:出海迎接船只,表示欢迎。
拜使臣:对使者表示敬意和欢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官员即将启程前往岭南的场景,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和深沉的情感,对离别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首句“伏波初树羽”以动人的比喻,将船只比作长出羽毛的鸟儿,在水面上等待着启程的信号。紧接着“待尔静川鳞”,则是诗人对即将离去之人的期待,希望他能在平静的江水中顺利前行。

下两句“岭海看飞鸟,天涯问远人”展现了诗人对于远方世界的好奇和向往。诗人站在岭南的大地上,看着飞鸟一掠而过,心中充满了对远方的无限遐想,同时也在询问那些行走于天涯的人们关于远方世界的情况。

“苍梧云里夕,青草嶂中春”则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岭南风光图。苍梧之地云雾缭绕,而在绿色的山坡间,春天已经悄然而至,这是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写,同时也隐含着诗人对于朋友即将前往之地的祝福。

最后两句“遥想文身国,迎舟拜使臣”表达了诗人的深切情感。诗人在远处思念着那片繁华而又神秘的土地,心中充满对朋友未来的美好愿景,同时也期待着他能够顺利完成使命,回来时受到人们的欢迎和尊敬。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以及对离别之情的深刻表达,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和高超的艺术造诣,是一首值得我们细细品味的佳作。

收录诗词(486)

刘长卿(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唐代诗人。后迁居洛阳,河间(今属河北)为其郡望。唐玄宗天宝年间进士。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苏州长洲县尉,代宗大历中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因刚而犯上,两度迁谪。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

  • 字:文房
  • 籍贯:宣城(今属安徽)
  • 生卒年:709—789

相关古诗词

送皇甫曾赴上都

东游久与故人违,西去荒凉旧路微。

秋草不生三径处,行人独向五陵归。

离心日远如流水,回首川长共落晖。

楚客岂劳伤此别,沧江欲暮自沾衣。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送耿拾遗归上都

若为天畔独归秦,对水看山欲暮春。

穷海别离无限路,隔河征战几归人。

长安万里传双泪,建德千峰寄一身。

想到邮亭愁驻马,不堪西望见风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送袁处士

闲田北川下,静者去躬耕。

万里空江菼,孤舟过郢城。

种荷依野水,移柳待山莺。

出处安能问,浮云岂有情。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送袁明府之任

既有亲人术,还逢试吏年。

蓬蒿千里闭,村树几家全。

雪覆淮南道,春生颍谷烟。

何时当莅政,相府待闻天。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