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鲜于洛阳于毕员外宅观画马歌

知君爱鸣琴,仍好千里马。

永日恒思单父中,有时心到宛城下。

遇客丹青天下才,白生胡雏控龙媒。

主人娱宾画障开,只言骐骥西极来。

半壁䟃?势不住,满堂风飘飒然度。

家僮愕视欲先鞭,枥马惊嘶还屡顾。

始知物妙皆可怜,燕昭市骏岂徒然。

纵令剪拂无所用,犹胜驽骀在眼前。

形式: 古风

翻译

我知道你喜爱弹琴,也喜好千里马。
整天都在思念单父,有时心绪又飘向宛城。
遇见了你这样的才子,白生生的少年驾驭着神骏的龙媒。
主人为了款待宾客,打开画障展示骏马,说是从极西之地来的骏马。
半壁江山的气势无法阻挡,满堂风声飒飒作响。
家童惊讶地看着,想要先挥鞭,槽里的马儿受惊嘶叫,频频回顾。
这才明白万物之美都值得怜爱,燕昭王买骏马岂是空穴来风。
即使修剪整理它们无处可用,也胜过身边有劣马相伴。

注释

鸣琴:弹奏琴声。
千里马:比喻杰出的人才或珍贵的事物。
单父:古地名,此处指代远方。
宛城:古地名,此处可能也是远方之地。
丹青:绘画。
白生:形容年轻人,这里指才子。
龙媒:古代对良马的美称。
画障:屏风上的画。
骐骥:骏马。
西极:极远的地方。
半壁䟃?:形容江山壮丽,此处可能指画中的景象。
飒然:形容风声或事物快速移动的声音。
愕视:惊讶地看。
驽骀:劣马,能力低下的马。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场宴宾画马的盛况,主人邀集宾客在府上鉴赏画作,其中以画马为主题。诗中的“知君爱鸣琴,仍好千里马”两句表明了对主人多才多艺和对骏马的喜爱。而“永日恒思单父中,有时心到宛城下”则透露出主人对远方亲人或故土的怀念之情。

在接下来的几行中,“遇客丹青天下才,白生胡雏控龙媒”描绘了宾客间互相赞赏、才艺横溢的情景,而“主人娱宾画障开,只言骐骥西极来”则展示了主人的热情好客和对远方奇马的向往。

诗中半壁倚伏的马匹形象生动,“半壁䟃?势不住,满堂风飘飒然度”让人仿佛能听到画中的马儿嘶鸣声,以及它们所带来的英武气息。家僮惊讶之间又不失机智,准备好鞭子,准备驱策这些画中之马。而“始知物妙皆可怜,燕昭市骏岂徒然”则表达了诗人对一切美好事物都值得珍惜的感慨。

最后,“纵令剪拂无所用,犹胜驽骀在眼前”一句,则是对画马之精妙和生动的赞叹,即便是最普通的马匹,只要在眼前,也比那些平庸无奇的马儿强。整首诗流露出作者对于美好事物的珍视,对于艺术创造力的赞赏,以及对生活中的每一份精彩都保持着热爱和尊重的态度。

收录诗词(257)

高适(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仲武,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安东都护高侃之孙,唐代大臣、诗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世称高常侍。于永泰元年正月病逝,卒赠礼部尚书,谥号忠。作为著名边塞诗人,与岑参并称“高岑”,与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有文集二十卷

  • 字:达夫
  • 籍贯:渤海蓨(今河北景县)
  • 生卒年:704—765年

相关古诗词

同薛司直诸公秋霁曲江俯见南山作

南山郁初霁,曲江湛不流。

若临瑶池前,想望昆崙丘。

回首见黛色,眇然波上秋。

深沈俯峥嵘,清浅延阻修。

连潭万木影,插岸千岩幽。

杳霭信难测,渊沦无暗投。

片云对渔父,独鸟随虚舟。

我心寄青霞,世事惭白鸥。

得意在乘兴,忘怀非外求。

良辰自多暇,欣与数子游。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在哥舒大夫幕下请辞退托兴奉诗

自从嫁与君,不省一日乐。

遣妾作歌舞,好时还道恶。

不是妾无堪,君家妇难作。

下堂辞君去,去后君莫错。

形式: 古风 押[药]韵

杂曲歌辞.行路难二首(其二)

长安少年不少钱,能骑骏马鸣金鞭。

五侯相逢大道边,美人弦管争留连。

黄金如斗不敢惜,片言如山莫弃捐。

安知憔悴读书者,暮宿虚台私自怜。

形式: 乐府曲辞 押[先]韵

杂曲歌辞.蓟门行五首(其一)

茫茫长城外,日没更烟尘。

胡骑虽凭陵,汉兵不顾身。

古树满空塞,黄云愁杀人。

形式: 乐府曲辞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