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一溪秋水一横桥,近路人家却作遥。
柳绕溪桥荷绕屋,何须更著酒旗招。
这是一首描绘秋景的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悠闲自得的情怀。
“一溪秋水一横桥”开篇便设定了一幅静谧的画面,溪流在秋天显得格外清澈,横跨其上的小桥则连接着两岸。这里的“一横桥”不仅是景物的描写,也象征着通向远方或心灵深处的一座桥梁。
“近路人家却作遥”这句表明尽管诗人住所与道路相近,但他似乎仍旧保持了一种超然的距离感。这种距离不仅是空间上的,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疏离。这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淡泊名利,追求一种超脱世俗的生活状态。
“柳绕溪桥荷绕屋”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秋日景象。柳树和荷花在这里不仅是自然景观的装饰,更是诗人情感的寄托。这两种植物常常与水有关,柳树轻柔而荷花清新,都给人以宁静之感。
“何须更著酒旗招”这句则表明了诗人的心境,他认为在这样美好的环境中,无需借助酒精或其他外在的东西来刺激自己,因为大自然本身就是最好的享受。这里,“酒旗招”暗示了一种商业化、世俗化的生活方式,而诗人显然对此持有批判态度,倾向于寻找一种更为纯粹和内在的快乐。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深切感悟,以及他对于内心平静与远离尘嚣的追求。
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忽从平地上高城,乃是圩塘堤上行。
厚赛柳神销底物,长腰云子阔腰菱。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春光都在柳梢头,拣折长条插酒楼。
便作在家寒食看,村歌社舞更风流。
平生行路敢求安,便要求安也大难。
古寺无门更无壁,若教半夜作春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