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朱光庭司谏喜雨

焦枯连夏火,洗濯待秋霖。

都邑沟渠净,郊原黍豆深。

流膏侵地轴,晴意动风琴。

谁似臣居易,先成喜雨箴。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翻译

烈日炎炎,焦土连天直到夏天,期盼着秋天的甘霖洗涤。
城市和乡村的沟渠变得清澈,田野里的黍豆生长茂盛。
雨水滋润大地,晴朗的天气使风琴般的气息流动。
谁能像我白居易一样,提前写下赞美雨的诗篇。

注释

焦枯:形容土地因干旱而干枯。
夏火:夏季的烈日。
秋霖:秋季的降雨。
都邑:城市。
沟渠:城镇中的排水设施。
黍豆:两种农作物,象征丰收。
流膏:比喻雨水滋润。
地轴:比喻大地。
晴意:晴朗的天气。
风琴:这里比喻风吹过的声音。
臣居易:指诗人白居易,以谦称自己。
喜雨箴:赞美雨的诗,寓意丰收和喜悦。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的《次韵朱光庭司谏喜雨》,诗人以夏日干旱、焦枯为背景,描绘了对秋雨期盼的心情。"焦枯连夏火"形象地刻画了夏季酷暑和干旱的景象,而"洗濯待秋霖"则表达了对甘霖降临的热切期待。接下来的两句写雨后城市沟渠清洁,乡村田野里的黍豆生长茂盛,展现了雨后的生机与活力。

"流膏侵地轴"运用夸张手法,形容雨水滋润大地如同油脂般流淌,"晴意动风琴"则以风琴比喻雨后清新的空气,仿佛能触动人心弦。最后,诗人自比为唐代诗人白居易,表达了对这场及时雨的喜悦,并以"喜雨箴"作结,寓意这场雨不仅是自然的恩赐,也是对民生疾苦的关怀。

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生动,通过描绘雨前雨后的对比,传达出诗人对民生的关注和对好雨的赞美之情。

收录诗词(1852)

苏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 字:子由
  • 籍贯: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 生卒年:1039—1112年

相关古诗词

次韵讲律李司理宪见赠

强将羔雁聘黄晞,破褐疏巾倚夕晖。

礼律纵横开卷尽,齑盐冷落待贤非。

日高几案弦歌罢,夜永窗扉灯火微。

犹喜江边莫春近,舞雩风雨得同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次韵吴兴李行中秀才见寄并求醉眠亭诗二首(其一)和见寄

才堪簿领更无馀,赢得十年闲读书。

宠辱何须身自试,穷愁不待酒驱除。

故人归去无消息,佳句新来屡卷舒。

前日使君今在此,不妨时复置双鱼。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次韵吴兴李行中秀才见寄并求醉眠亭诗二首(其二)醉眠亭

是非一醉了无馀,唯有胸中万卷书。

已把人生比蘧传,更将江浦作阶除。

欲眠宾客从教去,倒卧氍毹岂暇舒。

京洛旧游真梦里,秋风无复忆鲈鱼。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次韵吴厚秀才见寄

壮心摧折渐无馀,早岁为文老不如。

登木求鱼知我拙,循窠觅兔笑君疏。

清尊独酌夜方半,白发潜生岁欲除。

久恐交亲还往绝,床头犹喜数行书。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