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欧阳炳文真止亭

前浪与后浪,推引不自休。

谁知桥下水,终古何曾流。

喧寂两俱遣,已自非良谋。

避喧趋寂者,岂免一处收。

吾人识真际,不向中边求。

聊复起小亭,对此竹桧幽。

云烟互明灭,草木自春秋。

诸法如露电,乾坤一浮沤。

试看究竟处,还有起灭不。

想当隐几时,萧然任天游。

不同习枯禅,兀兀守一丘。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鉴赏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刘才邵所作,名为《题欧阳炳文真止亭》。诗中以“前浪与后浪,推引不自休”开篇,形象地描绘了时间的流逝和事物的更迭,如同波浪般不断向前推进,永不停歇。接着,“喧寂两俱遣,已自非良谋”,表达了对喧嚣与寂静的超脱,认为追求这两者并非明智之举。

“避喧趋寂者,岂免一处收”,进一步阐述了在追求宁静的同时,也难以完全摆脱外界的影响。诗人随后提出了“吾人识真际,不向中边求”的观点,主张人们应认识到事物的本质,而无需在表面现象中寻找答案。

接下来,“聊复起小亭,对此竹桧幽”,描绘了诗人建造了一座小亭,面对着竹子和桧树的幽静环境,以此作为心灵的栖息之所。通过“云烟互明灭,草木自春秋”,诗人借自然景象的变换,表达了时间的流转和生命的循环。

“诸法如露电,乾坤一浮沤”两句,运用比喻手法,将世间万物比作短暂如露珠、电光的瞬间现象,以及虚幻如泡沫的宇宙,强调了事物的无常和空幻本质。

最后,“试看究竟处,还有起灭不”,诗人提出疑问,引导读者思考事物的最终归宿,是否还存在永恒不变之物。并以“想当隐几时,萧然任天游”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随心所欲的生活态度。同时,诗人也提醒读者,不应像“不同习枯禅,兀兀守一丘”那样,过于执着于某种固定的修行方式或生活方式,而应保持开放和灵活的心态。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哲理的探讨,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时间、宇宙等宏大主题的深刻思考,以及对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平静生活的向往。

收录诗词(238)

刘才邵(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观澜阁为罗长卿题

赣水出而激,交流虎城背。

崎岖三百里,方脱滩石碍。

滔滔遂北之,远与西江会。

扬澜在其北,拗怒两崖隘。

春天云气裂,拍岸山石碎。

老蛟千丈强,擘水见光怪。

水初无定形,因势生万态。

出石未入江,其间幸平快。

公家起高阁,下瞰铺练带。

天光迷上下,山影分向背。

鱼行吹细浪,鹭下点晴黛。

气象日夕佳,无一可拣汰。

独怜风动地,万窍杂号噫。

虽微江涛壮,波山亦高大。

取名遂以此,用意知有在。

西江天设险,雄绝难摹缋。

赖有醉翁词,卓伟盖当代。

神清鸾鹤远,故里江山在。

后来挥翰手,顾岂易追配。

因公索题诗,愧汗若方颒。

盛意难虚辱,轻作恐终悔。

以兹进退间,捉笔久不黴。

牢辞既不获,聊复书梗概。

圣言如大川,到海无边界。

百家或可观,时雨集沟浍。

其馀复细琐,仅若坳浮芥。

学道当何从,于此贵不昧。

如子识鉴高,终不钓滩濑。

定同昌黎公,去饱鲸鱼鲙。

形式: 古风

题竞秀亭

远水恨微茫,近山露岩壑。

是中有佳处,远近理自各。

危亭枕江干,江外群峰泊。

森然青玉圭,穿空势如削。

沙湍与松籁,逼耳笙磬作。

勿言山宜远,近亦殊不恶。

云烟半有无,月雾带清薄。

凝岚与空翠,不受晓雨濯。

是时崖窾藏,秀气森盘礴。

方知寸碧岑,信美恐难博。

主人喜宾至,宴豆日参错。

况有贤弟兄,超然解禅缚。

拄笏望西山,心境两脱略。

想当觞咏时,险语恣嘲谑。

何当游其间,时听穿林雹。

形式: 古风

哀刘志明

滋兰事修洁,佩服何陆离。

谁为风霜惨,轻同萧艾萎。

芸窗萤罢照,蕙帐鹤犹疑。

有子能传业,皇天还有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游天竺灵隐寺诗

清晨出城西,车马纷飒沓。

行行岩壑深,漠漠雾雨杂。

云阴忽披豁,海色共萧飒。

幽寻浩莫穷,空响时相答。

地籁笙竽真,材缬丹青合。

潦收猿涧净,寺绕鹫峰匝。

檐牙向空啄,殿脚依山插。

空翠扑轩窗,乳洞敞闺閤。

泄云无定姿,攲石半相磕。

珠灯吐光焰,香龙振鳞甲。

啼烟禽念佛,掇蕊蜂供蜡。

丹井涨灵泉,岩松披艾衲。

萝径劳跻攀,风扉自开阖。

龙天想奔凑,飞走亦驯狎。

同游今渊云,驰声久鞺鞳。

逸骥谁能追,流风不受闸。

家山富岷峨,水驿经夔峡。

不应得未曾,犹若济所乏。

欲去还停驺,就石屡移榻。

共笑香积供,未脱腐儒粝。

重来当一洗,寻盟忽忘歃。

形式: 古风